《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时间: 2025-01-17 09:4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岳封回宴洛京,
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
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
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
喜戴千年圣主明。
白话文翻译:
在东岳的封山之上,洛京举行盛大的宴会,
西墙上的晚会吸引了众多的公卿。
这楼台的气派超越了宜春苑,
灯火辉煌宛如不夜城。
我正目睹人间的繁华与乐趣,
忽然听到天上传来的管弦乐声。
酒宴上万众欢舞,群臣尽情陶醉,
大家欢庆千年圣主的明智与光辉。
注释:
- 东岳:指泰山,古代帝王祭天之地,象征权威与神圣。
- 洛京:指洛阳,唐代的都城之一,繁华的文化中心。
- 西墉:西墙,指的是城墙,暗指这里的聚会与庆祝活动。
- 宜春苑:古代的皇家园林,因春天美景而得名。
- 不夜城:形容灯火通明之地,象征热闹和繁荣。
- 管弦声:指乐器的演奏声,常用于形容宴会或庆典的气氛。
- 酺:指酒宴,宴饮。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东岳和洛京,体现了唐代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东岳作为祭天之地,常常与皇权、祭祀仪式相联系;而洛京则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诗人通过对比,展示了盛大的庆典场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颋,唐代诗人,字子羽,号景山,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常体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和对政治的关注,风格典雅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某次盛大宴会或庆典时创作,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表达了对国家和君主的祝福。
诗歌鉴赏: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是一首表现唐代盛世欢庆的诗作,诗中描绘了盛大宴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君主明智的赞美。诗的开头就以东岳和洛京的对比切入,显示出宴会的隆重与盛大。接着,诗人通过对楼台与灯火的描写,营造出热闹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一联,巧妙地将人间的欢庆与天上的音乐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寓意着国家的繁荣与民众的幸福。诗的最后两句更是对群臣欢舞的描绘,表达了对千年圣主的敬仰与感激之情,展现出一种团结一致、共庆盛世的精神。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国家未来的祝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岳封回宴洛京:描绘宴会的地点与背景,暗示其盛大与神圣。
- 西墉通晚会公卿:展现了公卿们的参与,突显宴会的权威性。
- 楼台绝胜宜春苑:通过对比,强调宴会场所的壮丽。
- 灯火还同不夜城:生动描绘灯火辉煌的热闹场面。
- 正睹人间朝市乐:诗人正欣赏着人间的繁华与欢愉。
- 忽闻天上管弦声:转折中引入天上的乐声,增添神秘感。
- 酺来万舞群臣醉:描绘酣畅淋漓的宴饮氛围,群臣尽情享乐。
- 喜戴千年圣主明:表达对君主的敬仰与祝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东岳封回”与“西墉通晚”。
- 比喻:将灯火比作不夜城,增强了场景的生动性与热闹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盛大宴会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君主明智的赞美,传达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东岳:象征权威与神圣。
- 洛京:代表繁华的文化中心。
- 楼台:象征宴会的盛大与气派。
- 灯火:象征热闹与欢庆的氛围。
- 管弦声:传达出神秘与欢乐的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D) 吕洞宾 -
“西墉通晚会公卿”中的“公卿”指的是? A) 平民
B) 官员
C) 诗人
D) 学者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国家繁荣与君主的赞美
C) 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D) 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答案:
- A) 泰山
- B) 官员
- B) 对国家繁荣与君主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宴饮》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颋的这首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盛宴的热闹与欢庆,后者则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感伤,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