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
时间: 2025-01-19 18:5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
作者: 苏颋 〔唐代〕
河流无日夜,河上有神仙。
辇路曾经此,坛场即宛然。
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烟。
善物遗方外,和光绕道边。
事因周史得,言与汉王传。
喜属膺期圣,邦家业又玄。
白话文翻译:
这条河流日夜不息,河上似有神仙居住。
皇帝的辇路曾经过这里,祭坛的场所显得分外清晰。
下面似乎形成了一个洞穴,上面的烟雾似乎高悬在空中。
美好的事物在这里隐秘无踪,和煦的光辉环绕在路旁。
这件事源于《周史》的记载,谈及与汉王的传说。
我喜遇此次盛会,国家的事业又重新显现出深远的意义。
注释:
- 河流无日夜:形容河流的不断流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 辇路:指皇帝出行的道路。
- 坛场:祭祀的地方,表示神圣之地。
- 善物:美好事物,可能指神灵或吉祥的象征。
- 和光:和煦的光辉,指光明的象征。
- 周史:古代《周朝》的历史记载。
- 汉王传:指汉朝的王传,可能暗示历史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颋,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青山,少有才名,曾任地方官,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作者意在通过描绘神仙与历史的交汇,表达对国家政治与文化传承的赞美。
诗歌鉴赏:
此诗以河流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又清幽的图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诗中“河流无日夜,河上有神仙”开篇即设下了神秘的基调,流淌不息的河水象征着时间的永恒,而神仙的存在则暗示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与敬仰。
接着,诗人提到“辇路曾经过此”,将个人经历与历史相结合,强调了此地的神圣与重要。祭坛的描绘又加深了神秘的气氛,“下疑成洞穴,高若在空烟”,展现了一种高远的境界,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相融的超然境界。
诗的后半部分提及历史典故,通过对《周史》和汉王传的引用,显示了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深厚,表明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和责任感。最后一句“邦家业又玄”,则是对未来的美好寄托,表现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
整体而言,此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唐代人们对神话、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流无日夜:描绘河水流淌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无尽。
- 河上有神仙:暗示自然界与超自然的结合,表现人们对神仙的向往。
- 辇路曾经过此:皇帝的道路经过此地,显现出地方的重要性。
- 坛场即宛然:祭坛的场景清晰可见,表明此地的神圣。
- 下疑成洞穴:下面似乎有洞穴,增加了神秘感。
- 高若在空烟:上面的烟雾似乎高悬,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 善物遗方外:美好的事物在这里隐匿,暗示其珍贵。
- 和光绕道边:柔和的光辉环绕在路旁,象征温暖与希望。
- 事因周史得:事情源于历史的记载,强调文化的传承。
- 言与汉王传:提及汉王的传说,体现历史的延续。
- 喜属膺期圣:表达对盛会的喜悦,体现对国家的忠诚。
- 邦家业又玄:对国家事业的期望,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流比作时间,神仙比作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拟人:赋予河流和光辉以生命,增强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河流与神仙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神仙:代表超自然的力量和理想的境界。
- 祭坛:象征信仰与传统文化的承载。
- 洞穴:隐喻内心的秘密与未知。
- 和光:象征温暖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辇路”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出行的道路
- B. 一条普通的道路
- C. 乡间小路
-
“善物遗方外”中的“善物”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恶劣的事物
- C. 普通的事物
-
诗中提到的“周史”主要是指哪个朝代的历史?
- A. 汉朝
- B. 唐朝
- C. 周朝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与神秘,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侧重于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历史的追寻,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