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时间: 2025-01-04 12:43: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苏轼 〔宋代〕
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
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
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
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狠。
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
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
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
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
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
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
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
従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人对自然景观深切的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尽管山河依旧壮丽,亭台楼阁却难以稳固;登高望远却难以寻得真谛,万物都显得疲态尽显。可惜这座垂云亭,何时才能享受美好的晚景?天公似乎总是与我作对,诗眼的增减显得如此巧妙而又无情。道路尽头是朱色栏杆,山石的破碎显得异常坚硬。海的边际浸泡了大地的轴心,湖的尽头环绕着云巅。城郭的葱茏显得美丽,远处烟村则显得淡淡朦胧。乌鹊纷飞而去,渔夫和樵夫也陆续归来。壮观的景象让我心情愉悦,微小的景色却使我想起过去的逃避。真正的道士是古人,吟咏着仰慕的嵇阮。空荡的书斋中,我懒散地躺在蒲草上,脚上的草鞋也随意捆绑。天公怜悯诗人的穷困,乞求给予我一些写诗的材料。我很久没写诗了,心中干涸,犹如荒地被锄耕。愿意向你寻求佳句,品味那些被遗忘的早晨食物。
注释:
- 亭榭:指亭台楼阁,常见的建筑形式。
- 偃蹇:意指疲态或懈怠的样子。
- 垂云轩:特指一种带有云雾的凉亭。
- 天功:指自然的力量或造化。
- 朱栏:指红色的栏杆,通常是景观的一部分。
- 海门:指海的入口,象征着广阔。
- 葱葱: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渔樵:指渔夫和樵夫,生活在自然中的人。
- 嵇阮:指古代著名的琴师嵇康和阮籍,象征着高雅的艺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既有对社会的关注,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诗歌鉴赏:
苏轼的《僧清顺新作垂云亭》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诗。全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出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便点明了“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显示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事的无奈。尽管大自然的壮丽依旧,亭台楼阁却难以稳固,反映出人生的脆弱和不确定性。
随着诗句的发展,苏轼通过对景致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比如,“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狠”这句,生动地描绘了行走于自然中的艰难与孤独感,而“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则勾画出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渔夫与樵夫的归来象征着生活的常态与平淡。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困境。他用“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道出自己创作的枯竭与急切,体现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整首诗在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中,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虽然大自然的景观丰富,但亭台楼阁却难以保持稳定,暗示人生的无常。
- “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登高望远却难以寻得真谛,万物都显得疲态尽显,反映出对理想的失落感。
- “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对垂云亭的惋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自然之力似乎总与我背道而驰,诗意的增减也显得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门浸坤轴”将海的广阔与大地的重叠形象化。
- 对仗:“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景的描绘和对生活的反思,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渴望,展现了苏轼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亭榭:象征着人类的创作与理想,但也反映出脆弱与不稳。
- 云: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渔樵:代表着平凡生活中的乐趣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亭榭”主要指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人工建筑
- C. 诗歌创作
-
“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中“渔樵”指代什么人?
- A. 渔夫和樵夫
- B. 诗人和画家
- C. 旅行者
-
本诗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渴望
- C. 无所谓
-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显哲思与人生感悟,而王维的诗则往往带有禅意与宁静的气氛。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