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蚤作有叹》

时间: 2025-01-04 08:20:49

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

何须暄晴极,然後寒雨生。

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

翦翦自神妙,无乃与物矜。

造物本非作,观者或强名。

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

平生感秋至,此意今已平。

独念老病身,颇不耐夙兴。

何时归故园,宴眠闭柴荆。

鸣鸡亦不留,好梦无吾惊。

他年忆此诗,惘如宿酒醒。

思归已可喜,而况真归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雨蚤作有叹
作者:杨万里 〔宋代〕

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
何须暄晴极,然後寒雨生。
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
翦翦自神妙,无乃与物矜。
造物本非作,观者或强名。
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
平生感秋至,此意今已平。
独念老病身,颇不耐夙兴。
何时归故园,宴眠闭柴荆。
鸣鸡亦不留,好梦无吾惊。
他年忆此诗,惘如宿酒醒。
思归已可喜,而况真归耕。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柔得几乎没有实质感,怎么可能再发出声音呢?
然而它却让泥土湿滑,也妨碍了早晨的出行。
昨夜忽然感觉到天气温暖,心里知道这并不是坚实的晴天。
何必等到温暖的天气极致,才会有寒冷的雨降临呢?
寒暖交替让人觉察,奇妙的事物又何曾存在?
轻轻飘落的雨景自有其神妙,难道不是和自然同样珍贵?
造物本来不需人们去制作,观者却常常强加名称。
我年纪大了,耳朵也稍微聋了,对这些事物已无暇去听。
平生以来感受到秋天的到来,这种情感如今已经平静。
唯独想到自己老病的身体,实在不耐早起的烦恼。
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安然入眠在柴荆之间?
即便是鸡鸣也不再留我,好梦也不会惊醒我。
他年再忆起这首诗,恍若宿酒醒来一般。
思乡已经很让人高兴,更何况真的能归去耕作。

注释

  • 细雨:细小的雨,轻柔无声。
  • 澹无质:形容雨水轻薄、无形。
  • 妨晨征:妨碍早晨出行,"晨征"指早起的出行。
  • 宿昔:昨夜。
  • :温暖,指天气。
  • 寒暄:指温暖和寒冷的交替。
  • 翦翦:形容雨落的轻柔。
  • 神妙:神奇而微妙的事物。
  • 闭柴荆:指在柴荆中安然入睡。
  • 鸣鸡:鸡鸣,象征清晨。
  • 好梦无吾惊:美好的梦境无人打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江西吉水人。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具有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天的雨季,诗人通过描写细雨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流露出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秋雨蚤作有叹》是杨万里在秋雨时节所作,诗中通过细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感慨。首联“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以细雨的轻柔与无声为起,体现了秋雨的特质,接着提到细雨会使泥土变得湿滑,妨碍清晨的出行,隐含着对自然环境的感慨。

随后的几句,诗人反思天气变化的无常,指出“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在对寒冷和温暖的交替中,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微妙。诗人通过对自身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无奈与思乡之情,特别是“何时归故园”一句,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淡然与哲理,表现出老年人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诗的结尾以“思归已可喜,而况真归耕”收尾,表达出对未来归乡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细雨轻柔到几乎没有实体,怎能再发出声音呢?表示细雨的轻柔无声。
  •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虽然没有声音,但却让泥土湿滑,妨碍了清晨的出行,暗示细雨的影响。
  •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昨夜突然感到温暖,心里知道这并不是持久的晴天,反映对天气变化的敏感。
  • “何须暄晴极,然後寒雨生”:不必等到温暖到极致,才会有寒冷的雨降临,表现对自然规律的思考。
  • “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寒冷与温暖的交替让人觉察,奇妙的事物又何曾存在,折射出诗人的哲理思考。
  • “翦翦自神妙,无乃与物矜”:轻柔的雨景自有其神妙,难道不是与自然同样珍贵,强调自然之美。
  • “造物本非作,观者或强名”:造物本无意,观者却常常强加名称,反映对人类命名欲望的批判。
  • “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年纪大了,耳朵也稍微聋了,对这些事物已无暇去听,透露出老年的无奈。
  • “平生感秋至,此意今已平”:平生以来感受到秋天的到来,这种情感如今已经平静,体现出一种沉稳。
  • “独念老病身,颇不耐夙兴”:唯独想到自己老病的身体,实在不耐早起的烦恼,表现出对衰老的无奈。
  • “何时归故园,宴眠闭柴荆”: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安然入眠在柴荆之间,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 “鸣鸡亦不留,好梦无吾惊”:即便是鸡鸣也不再留我,好梦也不会惊醒我,表达了渴望宁静的心情。
  • “他年忆此诗,惘如宿酒醒”:再忆起这首诗,恍若宿酒醒来一般,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思归已可喜,而况真归耕”:思乡已经很让人高兴,更何况真的能归去耕作,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秋雨比作轻柔的声音,形象地表现了细雨的特质。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类的特征,如“寒暄使人觉”,使情感更为鲜明。
  • 对仗:如“鸣鸡亦不留,好梦无吾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着柔和的情感与自然的细腻。
  • :代表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晨征:承载着对早晨出行的希望与无奈。
  • 故园: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柴荆:代表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 鸣鸡:象征清晨的到来,生活的日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细雨澹无质”是什么意思?

    • A. 雨很大
    • B. 雨很轻柔
    • C. 雨很响
    • D. 雨很湿
  2. “何时归故园”中“故园”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家
    • B. 自己的家乡
    • C. 学校
    • D. 公司
  3. 诗人对秋雨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无奈
    • C. 害怕
    • D. 生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杨万里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杨万里的作品更为细腻,反映内心情感的波动;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解读》

相关诗句

细雨澹无质,安得更有声。下一句是什么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上一句是什么

如何却作泥,亦能妨晨征。下一句是什么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上一句是什么

宿昔忽过暄,心知非坚晴。下一句是什么

何须暄晴极,然後寒雨生。上一句是什么

何须暄晴极,然後寒雨生。下一句是什么

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上一句是什么

寒暄使人觉,妙物亦何曾。下一句是什么

翦翦自神妙,无乃与物矜。上一句是什么

翦翦自神妙,无乃与物矜。下一句是什么

造物本非作,观者或强名。上一句是什么

造物本非作,观者或强名。下一句是什么

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上一句是什么

老夫近稍聋,此事无暇听。下一句是什么

平生感秋至,此意今已平。上一句是什么

平生感秋至,此意今已平。下一句是什么

独念老病身,颇不耐夙兴。上一句是什么

细雨澹无质,下一句是什么

安得更有声。上一句是什么

安得更有声。下一句是什么

如何却作泥,上一句是什么

如何却作泥,下一句是什么

亦能妨晨征。上一句是什么

亦能妨晨征。下一句是什么

宿昔忽过暄,上一句是什么

宿昔忽过暄,下一句是什么

心知非坚晴。上一句是什么

心知非坚晴。下一句是什么

何须暄晴极,上一句是什么

何须暄晴极,下一句是什么

然後寒雨生。上一句是什么

然後寒雨生。下一句是什么

寒暄使人觉,上一句是什么

寒暄使人觉,下一句是什么

妙物亦何曾。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