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得草鞋穿,行得汗脚损。却换一枝藤,拄到双玉笋。
白话文翻译:
我穿着草鞋走了很久,脚上磨出了水泡,流了很多汗。于是我换了一根藤条,支撑着走路,直到看到那两座宛如玉笋的山峰。
注释:
- 踏得: 踏上,走。
- 草鞋: 用草编成的鞋,古代常见的简单鞋子。
- 汗脚损: 脚上因流汗而受损,形容行走的辛苦。
- 换: 更换。
- 藤: 指藤条,柔韧的植物枝干。
- 拄到: 用来支撑,撑着走。
- 双玉笋: 这里指两座山峰,形状像玉制的笋子,描绘其美丽的形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玉笋”一词常用于形容秀美的山峰,象征着自然之美和清新脱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民生和自然为题材。杨万里一生游历广泛,作品数量众多,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杨万里在山中居住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行走艰辛的感受,反映出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 其四 两峰堂》是杨万里的一首描写山水的诗,诗中通过行走的辛苦与山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的魅力和人对自然的向往。首句“踏得草鞋穿,行得汗脚损”,生动描绘了行走在崎岖山路上的艰辛,脚上磨出的水泡和流出的汗水,传达出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接着,诗人用“却换一枝藤,拄到双玉笋”表达了他在行走过程中所获得的支持和鼓励,藤条成为诗人疲惫时的依靠,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尊重。最后提到的“双玉笋”,则是对美丽山峰的赞美,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流畅的节奏,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的情感真挚而富有感染力,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自然之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踏得草鞋穿”:描写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的辛劳。
- “行得汗脚损”:进一步强调行走的艰辛,流汗和磨脚的双重体验。
- “却换一枝藤”:转折句,展示诗人对困境的应对。
- “拄到双玉笋”:最终抵达美丽的山峰,形成对比,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双玉笋”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山峰的美。
- 对仗:诗句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探索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生活道路上的艰辛与坚持。
意象分析:
- 草鞋: 表示日常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 汗水: 代表奋斗与努力的象征。
- 藤条: 象征支持与依靠。
- 双玉笋: 代表自然的美丽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鞋”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舒适
b) 朴素与勤劳
c) 富贵 -
“双玉笋”在诗中指什么? a) 城市
b) 山峰
c) 河流 -
诗人用什么来支撑自己? a) 杖
b) 藤条
c) 石头
答案:
- b) 朴素与勤劳
- b) 山峰
- b) 藤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写山的壮丽,但更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渴望。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的宁静与人性的和谐,风格更为细腻和优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