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三日赵守侵早泛舟游西山有诗即席各》

时间: 2025-01-04 08:47:18

开船侵晓雾,转棹顺江流。

寺径盘龙腹,州旗映马头。

水边香草细,云陵小桥幽。

写物钦清绝,赓篇愧缪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船侵晓雾,转棹顺江流。
寺径盘龙腹,州旗映马头。
水边香草细,云陵小桥幽。
写物钦清绝,赓篇愧缪悠。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雾气中出发,划桨顺着江流。
寺庙的小径回环曲折,州里的旗帜映照在马头上。
水边的香草细腻柔软,云间的小桥幽静迷人。
描绘景物令我感到清新绝美,写诗时却愧疚于自己的平庸。

注释

  • 侵晓:清晨快要到来的时候。
  • 转棹:转动桨,划船。
  • 寺径:寺庙的小路。
  • 盘龙腹:形容小路曲折蜿蜒,像龙的身体一样。
  • 州旗:地方政府的旗帜。
  • 马头:指船头,马是形象的比喻。
  • 香草细:形容水边的草木细腻、香气扑鼻。
  • 云陵:云雾缭绕的山丘。
  • :幽静,宁静的意思。
  • 写物钦清绝:描绘景物,让人感到清新绝妙。
  • 赓篇:续写诗篇。
  • 愧缪悠:对自己作品的平庸感到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元白,号云舫,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十月二十三日,作者在早晨乘船游览西山,受自然美景的启发而作。诗中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感受,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十月二十三日赵守侵早泛舟游西山有诗即席各》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游览时的愉悦心情。诗的开头,作者通过“开船侵晓雾,转棹顺江流”描绘出清晨游船的场景,给人一种新鲜而宁静的感觉。随着船只的行进,周围的自然景色逐渐展现,诗人描绘的“寺径盘龙腹,州旗映马头”让人感受到一种景色的变化与深度。

接下来的描写“水边香草细,云陵小桥幽”则进一步凸显了西山的自然之美,细腻的香草和幽静的小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最后两句“写物钦清绝,赓篇愧缪悠”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与自省,一方面赞美了自然的清新绝美,另一方面却对自己的诗作感到不满,体现了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谦逊。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身艺术追求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船侵晓雾:清晨的雾气中,船开始启航,传达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气氛。
  2. 转棹顺江流:随着船只的行驶,诗人顺着江水划桨,表达出轻松自然的游览状态。
  3. 寺径盘龙腹:寺庙的小路曲折回环,形象地描绘出道路的复杂与美丽。
  4. 州旗映马头:州旗在阳光下映照在船头,增强了景色的动感与生气。
  5. 水边香草细:水边的香草细腻而清香,营造出一种舒适自然的环境。
  6. 云陵小桥幽:云雾缭绕的小桥,表现出景色的幽静与迷人。
  7. 写物钦清绝:描绘景物,让人感到绝妙的清新,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8. 赓篇愧缪悠:续写诗篇时对自己作品的平庸感到羞愧,流露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自我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寺径盘龙腹”,将小路比作龙的身体,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如“水边香草细,云陵小桥幽”。
  • 意象:通过“晓雾”、“香草”、“小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面描绘了西山的自然风光,实则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自身艺术追求的自省,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谦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雾:象征着清晨的宁静与神秘。
  • 江流:代表着生命与自然的流动。
  • 香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细腻。
  • 小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开船侵晓雾”主要表现了什么时间的场景? A. 黄昏
    B. 清晨
    C. 正午
    D. 夜晚

  2. “水边香草细,云陵小桥幽”中“幽”字的意思是? A. 明亮
    B. 热闹
    C. 宁静
    D. 复杂

  3. 诗中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态度是? A. 自满
    B. 羞愧
    C. 无所谓
    D. 绝望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郑刚中更强调对自我艺术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孤独与宁静的追求。两者的风格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现和主题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