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挽辞》

时间: 2025-01-08 23:55:46

兼才不废刑名学,雅意多从翰墨游。

通德门中传旧业,平蛮记上见佳谋。

朝衣永閟泉台夜,挽铎犹添梦野秋。

文彩声名今不泯,郎官君听在鳌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郑公挽辞
作者: 韩维 〔宋代〕

兼才不废刑名学,
雅意多从翰墨游。
通德门中传旧业,
平蛮记上见佳谋。
朝衣永閟泉台夜,
挽铎犹添梦野秋。
文彩声名今不泯,
郎官君听在鳌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公的挽辞。诗人认为郑公不仅兼具多种才能,而且并没有忽略法律与名声的学习;他的雅趣大多来自于书法和诗文的创作。在通德门中,传承着祖辈的学业;在《平蛮记》中,他的谋略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即便是在永閟泉台的夜晚,他的朝服依然显得庄重,而他的钟声也仍然让人梦回秋野。郑公的文采和声名至今未曾消逝,郎官们还在听闻他的光辉事迹。

注释:

  • 兼才:多才多艺。
  • 刑名学:法律与名声的学问。
  • 雅意:高雅的情趣。
  • 翰墨游:与书法和诗文相关的活动。
  • 通德门:指古代某个传承文化的地方。
  • 平蛮记:可能是指某本记载治理边疆的书籍。
  • 朝衣:指朝廷官员的服装。
  • 永閟泉台:可能是某个地名,象征着庄重。
  • 挽铎:指挽着铃铛,代表哀悼。
  • 梦野秋:梦回秋天的野外,象征怀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社会风貌与人情世态,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郑公逝世之际,表现了对其的悼念与敬仰,表达了对其才华和贡献的高度赞赏。

诗歌鉴赏:

《郑公挽辞》通过对郑公生前才华的回顾,展现了他在法律、文学等多方面的成就。诗的前两句指出,郑公虽然在法律与名声上有建树,但他更注重于文艺的追求,这种对文采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向往一种更为高雅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句子提到郑公在通德门中传承旧业,表明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智慧,更在《平蛮记》中展现了自己的才智,显示出他在政治上也有深邃的见解。

在描写郑公的形象时,诗人以“朝衣永閟泉台夜”来表现郑公的端庄和威严,夜晚的泉台则带有一种宁静的美感,暗示其内心的沉稳。最后几句强调了郑公的文采和声名在世间的流传,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遗产的珍视。

整首诗不仅是对郑公的追悼,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兼才不废刑名学:强调郑公的多才多艺,同时并未忽视法律与名声的学习。
  2. 雅意多从翰墨游:表明他对文艺的热爱与追求。
  3. 通德门中传旧业:暗示他在传承家族的学问。
  4. 平蛮记上见佳谋:说明他在治理边疆上有卓越的谋略。
  5. 朝衣永閟泉台夜:描绘他严谨的形象与夜晚的宁静。
  6. 挽铎犹添梦野秋:表达对他的怀念与追思。
  7. 文彩声名今不泯:强调他留下的文化遗产依然鲜活。
  8. 郎官君听在鳌头:指他的名声在官员中依然被传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兼才不废”和“雅意多从”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郑公的成就比作一座丰碑,象征永恒的荣耀。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公的怀念与敬仰,强调了文化与道德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刑名:象征法律的严谨与公正。
  • 翰墨:象征文人的高雅与情趣。
  • 通德门:象征传承与文化的积累。
  • 平蛮记:象征政治智慧与治国之道。
  • 朝衣:象征尊严与身份地位。
  • 梦野秋:象征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郑公在法律与名声的学习上是否被忽视?
    • A. 是
    • B. 否
  2. 诗中提到的“平蛮记”象征着什么?
    • A. 文化传承
    • B. 政治谋略
  3. “朝衣永閟泉台夜”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庄重与严肃
    • B. 轻松与欢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韩维的《郑公挽辞》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但韩维更侧重于文化与道德的传承,而李白则在抒情与自然景色的描绘上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