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观杖牛》
时间: 2025-01-08 02:25:50意思解释
立春观杖牛
作者:韩维 〔宋代〕
原文展示
清霜凉初曙,高门肃无哗。
行树迎初日,微风转高牙。
兹辰亦何辰,见此气候嘉。
有司谨春事,象牛告田家。
微和被广陌,缨弁扬蕤葩。
伐鼓众栾兴,剡剡彩杖加。
盛仪适未已,观者何纷拿。
因思古圣人,时儆在不差。
礼实久已废,所重存其华。
吾非鲁观宾,胡为亦咨嗟。
白话文翻译
初春的清霜在清晨显得凉爽,高门大户静寂无声。
行道树迎接着初升的太阳,微风轻轻掠过树梢。
今天是什么日子呢,看到这样的美好气候令人欢喜。
官员们谨慎地安排春耕的事宜,牛的形象向农家传达春天的到来。
温和的春风吹拂着宽阔的田野,彩带和花朵在微风中摇曳。
鼓声响起,众人欢聚在一起,手中举着彩色的杖子。
盛大的仪式还没有结束,观众们纷纷拿着各种物件。
我因想到古代圣贤,时刻提醒自己不可以马虎。
礼仪早已被废除,但仍然重视它的表面华丽。
我并非鲁国的宾客,为什么也要感慨呢?
注释
- 杖牛:象征春耕的牛,春天农忙的开始。
- 高门肃无哗:指高门大户家中安静无声,体现出初春的清晨宁静。
- 象牛告田家:表示春天的来临,象征着农事的开始。
- 礼实久已废:表达对旧有礼仪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维,字子华,号止庵,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社会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立春之际,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礼仪的缺失表示忧虑,反映了韩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春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对春耕的期待。开篇通过清晨的凉意和高门大户的宁静,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行树迎日和微风的描写,使得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诗中通过“象牛告田家”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到来对农民的重要性,暗示着新一轮的耕作即将开始。
然而,诗人在欣喜之余,似乎又带着一丝忧虑。他怀念古代圣贤的教诲,感叹当下礼仪的逐渐废弃,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忧思。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及对传统价值的珍视,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霜凉初曙:清晨的霜气带来凉意,描绘初春的气候。
- 高门肃无哗:高门大户家中安静,反映出春天清晨的宁静。
- 行树迎初日:行道的树木迎接初升的太阳,象征春天的到来。
- 微风转高牙:微风轻拂,似乎在与树叶嬉戏。
- 兹辰亦何辰:今天是个什么日子,感慨春天的到来。
- 见此气候嘉:看到这样美好的气候,令人心情愉悦。
- 有司谨春事:官员们认真安排春耕的事务。
- 象牛告田家:牛的形象向农民传递春天的到来。
- 微和被广陌:温暖的春风吹拂着田野。
- 缨弁扬蕤葩:彩带和花朵在春风中摇曳。
- 伐鼓众栾兴:鼓声响起,众人兴奋聚集。
- 剡剡彩杖加:手中举着彩色的杖子,庆祝春天的到来。
- 盛仪适未已:盛大的仪式尚未结束。
- 观者何纷拿:观众们纷纷拿出各种物品。
- 因思古圣人:因而想到古代的圣贤。
- 时儆在不差:提醒自己要时刻警醒,不可马虎。
- 礼实久已废:传统礼仪早已被废除。
- 所重存其华:但仍然重视表面的华丽。
- 吾非鲁观宾:我并非鲁国的宾客,感慨何需。
- 胡为亦咨嗟:为什么要感慨呢?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霜凉初曙,高门肃无哗”,表现出诗歌的对称美。
- 拟人:如“行树迎初日”,赋予树木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比喻:象牛作为春天的象征,传达了农事的开始。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人们的活动,传达了对春耕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反思。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牛:代表农事,象征勤劳与丰收。
- 高门大户:象征社会的等级与传统礼仪。
- 鼓声:代表欢庆与团结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元代
-
诗中提到的“象牛”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农民的辛勤
- C. 传统礼仪
- D. 自然的景象
-
诗中表达了对传统礼仪的什么情感?
- A. 赞美
- B. 反思
- C. 否定
- D. 忘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对比韩维的《立春观杖牛》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但韩维更多地关注于礼仪与传统的反思,而杜甫则在春天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