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画阁夜吟图,为引庵题。》
时间: 2025-01-04 09:1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画阁夜吟图,为引庵题
作者: 姚燮 〔清代〕
屏角催筹,棂眉镇押,三更风露无声。
玉倚兰篝,泥他宛转春情。
香心坐拓鹅溪绢,是风流玉局前身。
听分明,一曲湘华,度入瑶笙。
笑他多少藏娇处,但贴鬟送语,迎睐传樽。
莫漫高歌,隔花须有眠莺。
诗成起拍栏杆望,旷银河淡月疏星。
更罗纨,小字书来,蚕尾红生。
白话文翻译
在屏风的角落催促着筹码,窗棂的眉角也显得安静,三更时分,风露无声。
我倚着玉制的兰篝,细细品味着那缠绵的春情。
香心在鹅溪绢上畅游,这正是风流人物的前身。
听得分明,一曲湘华乐声,悠然传入瑶笙中。
不禁笑他有多少藏娇之处,只是轻声传语,迎接着酒杯的目光。
不必在花前高歌,隔着花丛总要有入眠的黄莺。
诗成后,起身拍打栏杆远望,旷阔的银河淡月星稀。
再次铺开纨扇,细字书信寄来,犹如蚕尾一般的红色生机。
注释
- 屏角:屏风的角落。
- 棂眉:窗棂的眉角。
- 三更:夜深时分,指三更天。
- 玉倚兰篝:倚靠着玉制的兰篝灯。
- 香心:指心中满怀情感。
- 鹅溪绢:指一种轻柔的绢布。
- 湘华:指湘江地区的音乐或文化。
- 瑶笙: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音乐。
- 藏娇:藏匿的美人。
- 鬟:古代女子的发髻。
- 蚕尾红生:指红色的丝绸,象征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诗人,以词、曲、诗的创作而著称,兼擅书法,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文清丽流畅,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集盛行之时,诗人在夜晚游览画阁时,受到周围环境的启发,写下这首抒发情感的诗篇。
诗歌鉴赏
《高阳台》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夜景,屏风、窗棂、兰篝,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优雅的氛围。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感受到春情的缠绵,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中多次运用“听”、“笑”等动词,传达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情感。尤其是后半部分,通过对藏娇的调侃,体现出一种风趣与闲适。诗人并不愿沉溺于高歌,而是更注重夜晚的宁静与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态度。
最后,诗人站在栏杆前,望向浩瀚的银河,淡淡的月光与稀疏的星辰,表现出一种孤寂和对过往的沉思。这种情感的深邃,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夜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屏角催筹:表现出夜的宁静与等待,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棂眉镇押:窗棂的安静,映衬出内心的平静。
- 三更风露无声:深夜的宁静,暗示着内心的思绪。
- 玉倚兰篝:倚靠着柔和的灯光,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泥他宛转春情:春情缠绵,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
- 香心坐拓鹅溪绢:在轻柔的绢布上,心情如春水般荡漾。
- 听分明,一曲湘华:细腻的音乐声,令人沉醉。
- 笑他多少藏娇处:调侃藏匿美人的轻松态度。
- 莫漫高歌,隔花须有眠莺:强调夜的静谧与思考的重要性。
- 诗成起拍栏杆望:创作完成,站起身来,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悟。
- 旷银河淡月疏星:描绘夜空的辽阔,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更罗纨,小字书来:再次提到书信,展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空比作辽阔的宇宙,增强了诗意。
- 拟人:如“隔花须有眠莺”,赋予鸟类情感,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屏角:象征私密的空间,内心的世界。
- 兰篝:代表温暖与柔情,暗示着爱情。
- 银河:象征广阔的宇宙,表现人生的渺小与孤独。
- 蜀绢:象征温柔细腻的情感,体现出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屏角”指的是什么?
- A. 墙角
- B. 屏风的角落
- C. 桌角
-
“隔花须有眠莺”中的“眠莺”指的是什么?
- A. 睡觉的莺
- B. 代表夜晚的鸟
- C. 早晨的鸟
-
诗人在栏杆前望向什么?
- A. 山川
- B. 银河
- C. 大海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姚燮的《高阳台》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考。但姚燮的作品更倾向于描绘夜晚的安静与孤独,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于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