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4 09:07:26

一样婵娟别样清。

眼明初识董双成。

香风随步过帘旌。

笑捧玉觞频劝客,浣溪沙里转新声。

花间侧听有流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王灼 〔宋代〕 一样婵娟别样清。眼明初识董双成。香风随步过帘旌。笑捧玉觞频劝客,浣溪沙里转新声。花间侧听有流莺。

白话文翻译:

她的美丽如同明月般皎洁,却又别有一番清新。初次见面,她的明眸让我认出了她就是传说中的董双成。随着她的步伐,香气飘过帘幕。她笑着捧起玉杯频频劝酒,歌声在浣溪沙中流转出新的旋律。在花丛中侧耳倾听,仿佛有黄莺在歌唱。

注释:

  • 婵娟:形容女子美丽的样子。
  • 董双成:传说中的仙女,这里指代美丽的女子。
  • 帘旌:帘幕。
  • 玉觞:玉制的酒杯。
  • 浣溪沙:词牌名,这里指歌声。
  • 流莺:黄莺,比喻歌声婉转动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这首《浣溪沙》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以及与之相处的愉悦场景,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某个宴会或社交场合中,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被她的风采所吸引,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欣赏和喜悦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以及与之相处的愉悦场景。诗中“一样婵娟别样清”一句,既赞美了女子的美丽,又突出了她的清新脱俗。随后的“眼明初识董双成”则巧妙地运用典故,将女子比作传说中的仙女,增添了神秘色彩。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香风随步过帘旌”、“笑捧玉觞频劝客”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优雅的举止和热情的待客之道。最后,“花间侧听有流莺”一句,以动听的鸟鸣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音乐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样婵娟别样清”:形容女子的美丽如同明月般皎洁,却又别有一番清新。
  2. “眼明初识董双成”:初次见面,她的明眸让我认出了她就是传说中的董双成。
  3. “香风随步过帘旌”:随着她的步伐,香气飘过帘幕。
  4. “笑捧玉觞频劝客”:她笑着捧起玉杯频频劝酒。
  5. “浣溪沙里转新声”:歌声在浣溪沙中流转出新的旋律。
  6. “花间侧听有流莺”:在花丛中侧耳倾听,仿佛有黄莺在歌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传说中的仙女董双成,增强了形象的神秘感和美丽感。
  • 拟人:“香风随步过帘旌”中的“随步”赋予了香气以人的动作,使描写更加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一样婵娟别样清”中的“一样”与“别样”,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和与之相处的愉悦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美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婵娟:美丽的女子。
  • 董双成:传说中的仙女,象征美丽和神秘。
  • 香风:女子的香气,象征优雅和魅力。
  • 玉觞:玉制的酒杯,象征高贵和精致。
  • 流莺:黄莺,象征歌声的婉转动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眼明初识董双成”中的“董双成”是指什么?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一位仙女 C. 一位诗人 D. 一位画家

  2. 诗中“香风随步过帘旌”中的“香风”象征什么? A. 女子的香气 B. 自然的香气 C. 食物的香气 D. 香水的香气

  3. 诗中“浣溪沙里转新声”中的“浣溪沙”是指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花 C. 一种词牌名 D. 一种乐器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同样是《浣溪沙》词牌,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清泉寺的景色,与王灼的这首诗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灼的《浣溪沙》与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两者都使用了“浣溪沙”这一词牌名,但在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王灼的诗更注重人物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而苏轼的词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灼的这首《浣溪沙》,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可以与王灼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