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1 09:41:41

耕种春须了,幽人晚到家。

琴中来远吹,竹里映残霞。

谷鸟牵垂叶,池鱼疑水花。

朝留半樽酒,细酌倚山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耕种春须了,幽人晚到家。
琴中来远吹,竹里映残霞。
谷鸟牵垂叶,池鱼疑水花。
朝留半樽酒,细酌倚山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的耕作已经结束,隐居的人在傍晚才回到家。琴声悠远地飘来,竹林中映照着残余的晚霞。山谷里的鸟儿牵动着低垂的树叶,池塘里的鱼儿对水面上的花瓣产生了疑惑。早晨留下半樽美酒,轻轻地品味着,倚靠在山间的木筏上。

注释:

  • 耕种:指春天的农作物种植。
  • 幽人:隐居的人,指远离尘世的隐士。
  • 琴中来远吹:琴声从远处传来。
  • 竹里映残霞:竹林中映照着余晖。
  • 谷鸟:山谷中的鸟。
  • 牵垂叶:指鸟儿飞动时牵引着低垂的树叶。
  • 池鱼疑水花:池塘里的鱼看到水面上的花瓣,感到疑惑。
  • 朝留半樽酒:早晨留下的一半酒。
  • 细酌:慢慢品尝。
  • 山槎:山间的木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颢,唐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首诗写于崔颢隐居生活的时刻,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享受。诗中描绘了春日的耕作、晚霞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描绘了春天的耕作结束,隐士在傍晚回家的情景,给人一种归属感和安宁感。琴声的远吹、竹林的夕阳,构成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接着,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生机,谷鸟和池鱼都在与自然互动,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田园生活场景。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最后,诗人以“细酌倚山槎”结束,表达了对酒的品味和对山间生活的惬意享受,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让人向往。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崔颢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耕种春须了:春季的农活已经完成,暗示着一段辛劳的结束。
    2. 幽人晚到家:隐士在夕阳西下时回到家,营造出一种归家的温馨感。
    3. 琴中来远吹:琴声悠远,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竹里映残霞:竹林中的美景,反映出自然的和谐美。
    5. 谷鸟牵垂叶:生动描绘出自然的动态,鸟儿的飞动牵引着树叶。
    6. 池鱼疑水花:池塘中的鱼对水面的花瓣产生疑惑,展示了自然的奇妙。
    7. 朝留半樽酒:早晨留下的酒,象征着生活的享受。
    8. 细酌倚山槎:慢慢品酒,倚靠在木筏上,体现了闲适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竹林晚霞与隐士的生活相结合,形成了诗的主旨。
    • 拟人:谷鸟和池鱼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个诗句中有很好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隐士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耕种:象征着辛勤与希望,代表着人们的劳动。
  • 琴声:象征着艺术与内心的宁静,连接人与自然的和谐。
  • 竹林与霞光:代表自然的美丽与静谧。
  • 鸟与鱼: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出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人”指的是: A. 诗人
    B. 隐居的人
    C. 农夫
    D. 游客

  2. “琴中来远吹”描绘的是: A. 远方的风声
    B. 远处的琴声
    C. 近处的水声
    D. 竹声

  3. 诗中“朝留半樽酒”表达了: A. 对酒的厌倦
    B. 对生活的享受
    C. 对工作的热爱
    D. 对自然的无奈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崔颢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崔颢的诗更注重生活的细腻感受,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和情感的沉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崔颢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