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再和)》
时间: 2025-01-17 08:42:58意思解释
满江红(再和)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既作闲人,便应付此身沟壑。不应更,将愁半点,寸心中著。
责子渊明徒自苦,忧君范老何时乐。
纵一嘲一咏欲奚为,何如莫。
不自鄙,葵蔬恶。还肯荐,茅柴薄。
任侯门海陆,杂陈珍错。
有暇盍联车骑过,相忘勿遣诗情觉。
怕家僮无处买莼鲈,烹琴鹤。
白话文翻译:
既然我已成为一个闲人,那就应该好好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不必再让愁苦在心中存留一丝。
我责备那位陶渊明徒自苦恼,又担心那位范老何时才能享受快乐。
无论是嘲讽还是吟咏又有什么意义,不如不做。
我不自卑,哪怕是种葵菜也不觉得恶劣。还愿意推荐,哪怕是茅柴也薄。
无论是侯门的海陆,珍品杂陈,我都不在乎。
有时间不妨联络一下车骑过来,别让诗情在心中觉醒。
怕是家里的小仆人无处去买莼菜和鲈鱼,煮琴鹤。
注释:
- 沟壑: 比喻人生的困境和波折。
- 子渊明: 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以其淡泊名利而闻名。
- 范老: 指范仲淹,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莼鲈: 莼菜和鲈鱼,古代文人常用以象征美好的生活。
- 烹琴鹤: 比喻清闲自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季白,号山翁,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关注社会现实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反映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满江红(再和)》写作于李曾伯隐居之余,表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淡泊。诗中流露出对名利的无所谓,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再和)》展示了李曾伯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诗的开篇便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闲人心态。闲人并非消极,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李曾伯在诗中批判了陶渊明自我封闭的苦恼,和范仲淹的忧虑,似乎在告诉读者,人生不应被过多的纷扰所困扰。
接着,诗人以一种轻松的语气,表达了对生活的随意态度。他不在乎名门望族的珍品与奢华,更关注的是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内心的安宁。诗中提到的“莼鲈”象征着简单而美好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李曾伯用幽默的方式提及自己生活中的琐事,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洒脱。这种反差不仅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豁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既作闲人: 自我定位,表明自己已远离尘世的纷扰。
- 便应付此身沟壑: 指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境。
- 不应更,将愁半点,寸心中著: 不必让一丝愁苦留在心中。
- 责子渊明徒自苦,忧君范老何时乐: 批判陶渊明自苦,同时关心范仲淹的忧虑。
- 纵一嘲一咏欲奚为,何如莫: 质疑嘲讽与吟咏的意义。
- 不自鄙,葵蔬恶: 自信地面对生活的简单。
- 还肯荐,茅柴薄: 即使生活简陋,也愿意分享。
- 任侯门海陆,杂陈珍错: 不在乎名利与地位。
- 有暇盍联车骑过,相忘勿遣诗情觉: 提议与友人相聚,忘却诗情。
- 怕家僮无处买莼鲈,烹琴鹤: 生活琐事引发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沟壑”比喻人生的困境,增加了诗的深度。
- 对仗: “莼鲈”和“琴鹤”的对比,形成强烈的生活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超然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沟壑: 代表生活中的困惑和艰辛。
- 莼鲈: 象征质朴美好的生活。
- 琴鹤: 代表高雅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曾伯批判了哪位诗人的自苦?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莼鲈”象征着什么?
- A. 奢华生活
- B. 简单美好
- C. 忧愁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超然淡泊
- B. 痛苦挣扎
- C. 追逐名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范仲淹《岳阳楼记》:探讨了忧虑与快乐的主题。
诗词对比:
李曾伯与陶渊明的诗风对比,前者更关注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随意,后者则在自我封闭中追求理想。两者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陶渊明与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