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

时间: 2025-01-06 05:03:50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

作者: 佚名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白话文翻译:

在五里滩头,风似乎要平静了,我张开帆船,举起桨,感觉船身轻盈。
轻轻划动的桨并没有使船停下来,船在水面上轻快地行驶。
眼前风波闪烁不定,看那山峦似乎迎面走来。
仔细一看,山峦其实并没有移动,只有船在行驶。


注释:

  • 五里滩头:指距离岸边五里处的滩涂。
  • 欲平:将要平静,形容风势将息。
  • 张帆:展开帆布,准备行船。
  • 柔橹:轻柔的桨。
  • 停却棹:停止划桨,停下船。
  • 闪灼: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子细:仔细地,细心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观和水上行舟的意境在唐代诗歌中较为常见,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为佚名,表明具体作者不详。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等创作了大量传世之作,这一时期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诗人游览水边时,借船行之景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唐代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常常通过游山玩水来寄托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是一首描写水上游览的诗,展现了诗人随船而行的轻快与愉悦。开头的“风欲平”给人一种宁静的期待,随后描述的“张帆举棹觉船轻”则让人感受到船只在水上自由滑行的快感。整首诗通过描绘水面波光与山峦的对比,展现了船行中的动态美。诗人通过“看山却似走来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山峦在迎接游人,这种视觉上的错觉让人感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则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船行的动态与山的静态,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静谧,也引发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仿佛在提醒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变化常常是微妙的,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里滩头风欲平:描写在五里远的滩头,风似乎要平息,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2. 张帆举棹觉船轻:展开帆船,划起桨,感到船轻快,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愉悦。
  3.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轻轻划动的桨并没有让船停下,船在水上继续行驶,展现了船行的流畅。
  4. 满眼风波多闪灼:眼前波光闪烁,描绘了水面的动感。
  5. 看山却似走来迎:远方的山峦在波动的水面映衬下,给人一种迎面而来的错觉。
  6.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细心观察后发现,山并没有移动,只有船在行驶,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迎接的存在,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是船行”,构成了诗句的对称美。
  • 拟人:山似乎在迎接,使得自然景观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水上行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相对,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由与流动,代表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 :象征变化和不确定性,反映自然的无常。
  • :象征稳固与永恒,与船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代表着稳重的人生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五里滩头风欲平”的意思是:
    A. 风很大
    B. 风要平息
    C. 风正在刮
    D. 风已经平静

  2. “张帆举棹觉船轻”中,船感到轻盈的原因是:
    A. 划得很快
    B. 风力很大
    C. 水流很急
    D. 船本身轻巧

  3. 诗中“山山不动”的意思是:
    A. 山很高
    B. 山没有移动
    C. 山在摇晃
    D. 山在下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与行舟的主题。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宁静中流露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 vs. 《摊破浣溪沙》
    都描绘了水上的行舟,但李白的诗更强调时间的流逝,而《摊破浣溪沙》则更注重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歌研究》

以上是对《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