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邓提干母》

时间: 2025-01-06 07:35:31

尝桃不祗似东方,三度浓熏竹院香。

眼底儿孙青琐客,镜中颜色碧琳房。

出屏绣出方壶隐,峡线托余翠水长。

醉问群仙林拍手,谁人翻得九霞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邓提干母》
作者: 阳枋 〔宋代〕

尝桃不祗似东方,三度浓熏竹院香。
眼底儿孙青琐客,镜中颜色碧琳房。
出屏绣出方壶隐,峡线托余翠水长。
醉问群仙林拍手,谁人翻得九霞觞。

白话文翻译:

尝过的桃子并不只是像东方的桃花一样香甜,三度浓郁的香气萦绕在竹院之中。
我眼中儿孙如青色瑟瑟的客人,镜中映出的容颜如碧色的琳琅房。
从屏风中绣出的方形壶隐藏在其中,峡谷的线条托起余下的翠绿水流。
我醉酒问群仙,林中拍手欢庆,谁能翻动那九霞的酒杯呢?

注释:

  • 尝桃: 体验桃子的滋味,象征享受生活的乐趣。
  • 不祗: 不仅仅;不单。
  • 三度: 三次,表明香气浓郁的程度。
  • 青琐客: 儿孙如同青色的客人,形象地描绘了家族的繁荣。
  • 碧琳房: 镜子中的色彩,如同碧玉般的美丽。
  • 出屏绣: 从屏风上绣出的图案,强调艺术的精美。
  • 峡线: 峡谷的轮廓,寓意自然的美。
  • 九霞觞: 九种霞光的酒杯,象征着美好而神秘的饮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荟萃的时代,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次寿宴中,诗人以轻松愉悦的笔调描绘了宴会的美好场景,表达了对长辈的祝福与对家庭团聚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对生活的热爱。首句以“尝桃”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暗喻生活的美好与甜蜜。接下来的“儿孙青琐客”描绘了子孙满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家族繁荣的欣喜和自豪。通过“镜中颜色碧琳房”的描写,诗人又将目光转向自身,反思自己的生命与岁月。在诗的后半部分,“出屏绣出方壶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环境的美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最后一句“醉问群仙林拍手”令人感受到一种陶醉与欢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家庭团聚的美好祝愿,又渗透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尝桃不祗似东方: 诗人用“桃”象征生活的美好,借以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 三度浓熏竹院香: 描绘竹院中的香气,展现出环境的宁静与美好。
  • 眼底儿孙青琐客: 形象展示了家族的繁荣,表现出对后代的喜爱。
  • 镜中颜色碧琳房: 反映了诗人的自我意识,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美的珍贵。
  • 出屏绣出方壶隐: 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对艺术与生活的追求。
  • 峡线托余翠水长: 自然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结合,营造出和谐的意境。
  • 醉问群仙林拍手: 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尝桃”与“九霞觞”来比喻生活的美好。
  • 拟人: 让自然景物具有人的情感,如“群仙林拍手”。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以浓郁的家庭情感为背景,结合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团聚的珍惜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幸福、美好。
  • 竹院: 典雅、宁静的生活环境。
  • 儿孙: 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 碧琳: 美丽、珍贵的事物。
  • 翠水: 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尝桃”象征什么?

    • A. 享受生活
    • B. 失去
    • C. 忧愁
  2. “出屏绣出方壶隐”中的“方壶”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平淡
    • B. 艺术的精美
    • C. 时光的流逝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厌倦
    • B. 对家庭团聚的珍惜
    • C. 对世界的冷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相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家庭与生活的关系,但其情感基调更加沉重;而阳枋的《寿邓提干母》则突出欢乐与团聚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