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黄雀行》
时间: 2024-12-31 07:1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亩之间雀啾啾,
止蒿集莱鸣相酬。
远川遥陌路孔修,
原田茫茫禾黍稠。
秋来古树风飕嵒,
夕阳惨淡沉西丘。
群飞群下不相求,
衔穗食谷安无忧。
南有樛木在芳洲,
雌雄迫暮共依投。
咄哉兹禽多诡谋,
性行佻巧谁与俦。
穿屋作巢于高楼,
食彼粢盛令人愁。
非罗非丸致无由,
草窃奸宄将何尤。
吁嗟此鸟毋久留,
愿汝化蛤湮东流。
白话文翻译:
在十亩的田野间,鸟儿啁啁叫,
停在蒿草和莱菜上相互鸣叫。
远处的河流和小路相连,
原野一片茫茫,稻谷和黍米丰收。
秋天来临,古树在风中摇曳,
夕阳惨淡地沉落在西丘。
鸟儿们在空中飞来飞去,没有相互追逐,
衔着穗子,吃着谷物,安然无忧。
南边的芳洲上有老树,
雄雌鸟在黄昏时靠在一起。
哎呀,这些鸟儿真多诡计,
性情轻浮巧妙,谁能与之相比?
它们在高楼里筑巢,
吃着丰盛的食物,让人忧愁。
不是罗和丸的缘故,也没什么办法,
草中的偷窃和阴谋又能怪谁呢?
唉,愿这些鸟儿不要久留,
希望你们化作蛤蜊,随东流而去。
注释:
- 雀啾啾:形容小鸟叫声,表现出活泼的场景。
- 蒿:一种植物,常见于田间地头。
- 禾黍:禾和黍都是农作物,象征丰收。
- 咄哉:感叹词,表示惊叹或不满。
- 非罗非丸:这里指不是特定的食物,表示无奈和困扰。
- 草窃:指在草丛中进行偷窃的行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颀,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著称。作品常常关注自然景物及人间百态,语言生动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野田黄雀行》创作于明代,正值农业社会,农村生活是诗人关注的重点。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小鸟生活状态的观察,同时隐含着对人类行为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野田黄雀行》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田野中雀鸟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画面。诗中鸟儿在丰收的田野中无忧无虑地生活,反映出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开始对这些鸟儿的行为进行批判,尤其是它们在高楼中筑巢和偷食的行为,隐喻了人类社会中的贪婪与欺诈。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从而引发对自然与人类行为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亩之间雀啾啾:描绘田野间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
- 止蒿集莱鸣相酬:鸟儿在植物间相聚,互相鸣叫,显示了生命的活力。
- 远川遥陌路孔修:描绘远处的河流和小路,表达视野的开阔。
- 原田茫茫禾黍稠:原野宽广,稻谷和黍米丰盛,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 秋来古树风飕嵒:秋天来临,古树在风中摇曳,增添一份萧瑟的气氛。
- 夕阳惨淡沉西丘:夕阳的惨淡描绘出一种孤寂的美感。
- 群飞群下不相求:鸟儿自由飞翔,没有追求,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衔穗食谷安无忧:鸟儿衔着谷物,安然无忧,表现自然的富饶。
- 南有樛木在芳洲:南边的老树,增添了自然的宁静和安详。
- 雌雄迫暮共依投:雄雌鸟在黄昏时依偎,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咄哉兹禽多诡谋:对鸟儿行为的讽刺,体现诗人的不满。
- 性行佻巧谁与俦:鸟儿的狡诈与轻浮,隐喻人类的丑陋。
- 穿屋作巢于高楼:鸟儿在高楼筑巢,反映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 食彼粢盛令人愁:吃着丰盛的食物,却让人忧愁,暗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非罗非丸致无由:不是特定的原因,表达无奈。
- 草窃奸宄将何尤:草中的偷窃行为,隐喻人类的贪婪。
- 吁嗟此鸟毋久留:对鸟儿的劝诫,渴望它们离开。
- 愿汝化蛤湮东流:希望鸟儿化作蛤蜊,随东流而去,展现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鸟儿赋予人类特征,使其行为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雌雄迫暮共依投”,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鸟儿的行为与人类的贪婪进行对比,增添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田野间鸟儿的生活状态,反映出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同时对人类的贪婪和阴险行为进行批判,表达了对纯真自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雀: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蒿:代表自然环境的生机。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高楼:象征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野田黄雀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罗颀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群飞群下不相求”的意思是? A. 鸟儿互相追逐
B. 鸟儿自由飞翔,没有追求
C. 鸟儿在寻找食物
D. 鸟儿在筑巢 -
诗中提到的“草窃”指的是什么? A. 草丛中的鸟
B. 偷窃行为
C. 田野的丰收
D. 自然环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题临安邸》林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野田黄雀行》罗颀:前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关注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罗颀研究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