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放翁社日四首 其二 社鼓》

时间: 2025-01-14 11:16:24

鼕鼕枌榆社,坎坎桑竹野。

初非有均度,意欲薄豳雅。

侯家按新声,视此宁勿赭。

且从群儿嬉,吾耒已可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鼕鼕枌榆社,坎坎桑竹野。
初非有均度,意欲薄豳雅。
侯家按新声,视此宁勿赭。
且从群儿嬉,吾耒已可把。

白话文翻译:

轰鸣的社鼓声响起,枌榆树下的社日热闹非凡,桑树和竹林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并不是为了讲究什么形式,意在追求一种清雅的风格。
侯家在新声中尽情演唱,这里却不必去与之比较。
且同孩子们嬉戏玩乐,我的农具也可以轻松地把握。

注释:

  • 鼕鼕:形容鼓声的声音。
  • 枌榆:一种树木,常用于社日的场合。
  • 坎坎: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均度:指讲究的形式或标准。
  • 薄豳雅:意在追求一种清新雅致的风格。
  • 侯家:指的是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家。
  • 新声:指新的音乐或曲调。
  • 宁勿赭:宁可不去追求那些华丽的外表。

典故解析: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通常是春秋时节,民间有很多庆祝活动。
  • 豳雅:源自《诗经·豳风》,代表一种优雅的文化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君毅,号云泉,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日时节,反映了地方民间庆祝活动的热闹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社日的欢庆场景,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中“鼕鼕枌榆社”一开篇便以鼓声引入,生动地呈现出社日的热烈氛围。接着通过“坎坎桑竹野”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致,给人以宁静与欢快的感觉。诗人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华美形式,而是强调一种自然的雅致,“初非有均度,意欲薄豳雅”传达出一种对清新、自然风格的追求。通过对侯家新声的提及,诗人表现出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选择与孩子们嬉戏玩耍,体现了对生活简单快乐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社日的热闹与欢快,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鼕鼕枌榆社:鼓声隆隆,枌榆树下的社日活动正在进行。
    • 坎坎桑竹野:桑竹间的欢声笑语,表现出村野的生机与活力。
    • 初非有均度:这并不是为了讲究什么形式。
    • 意欲薄豳雅:追求的是一种清雅的风格。
    • 侯家按新声:提到有名人士的歌声。
    • 视此宁勿赭:与此相对,不必追求华丽外表。
    • 且从群儿嬉:不如与孩子们一起玩乐。
    • 吾耒已可把:我手中的农具也能轻松使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鼕鼕枌榆社,坎坎桑竹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鼓声、树木等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强调自然的简单与快乐,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社日:象征着乡村的传统与庆祝。
  • 鼓声:代表着热烈与欢愉的气氛。
  • 桑竹:寓意自然与生机,传达出一种生动的乡村画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开头描绘了哪个场景?

    • A. 春天的田野
    • B. 社日的庆祝
    • C. 秋天的收获
  2. 诗中提到的“侯家”指的是?

    • A. 一位诗人
    • B. 有名望的人家
    • C. 一位农夫
  3. 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喜欢繁华
    • C. 热爱自然与简单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方岳的《社鼓》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现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但方岳更强调社日的欢快气氛,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方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