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觉华山居三首
作者: 仲并 〔宋代〕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援笔醉醒语,携筇前后村。
是非襟度外,客至总休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山居中突然起身,回想起朝市的繁忙,表达了对君主恩德的感激,感到山的遥远也似乎是一个大天地。诗人提笔写下醉意中的话,手中拿着竹杖,往返于村落之间。对于外界的是是非非不再放在心上,客人来访时也不再讨论这些琐事。
注释:
- 倏:突然,迅速。
- 郊扉:指山居的门扉。
- 亟:急速,立即。
- 君恩:指君主的恩惠。
- 乾坤:指天地。
- 援笔:提笔,开始写作。
- 醉醒语:在醉中又醒来时所说的话。
- 携筇:手持竹杖。
- 襟:胸襟,心怀。
- 度外:不在心里,不放在心上。
- 休论:不再讨论。
典故解析:
- 君恩如父母:古代对君主的尊重与感激,常与父母的恩情相对比,强调了君主对臣民的关怀。
- 山迥亦乾坤: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广阔,与人世的关系,体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在偏远的华山居住,仲并感受到山的宁静与生活的繁忙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展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首联中“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一方面表现了诗人从山中静谧的生活中突然涌起的思绪,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对尘世繁华的向往与无奈。接下来的“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则是对君主恩德的感激,与自然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心中对人情与自然法则的理解。诗的后两句“援笔醉醒语,携筇前后村”,则将诗人对外界的思考与自然的回归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最后一句“是非襟度外,客至总休论”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表明他宁愿远离纷争与世俗的喧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倏起郊扉念:诗人突然起身,开门思考,表现出心中的波动。
- 亟回朝市辕:急于回到繁忙的市集,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 君恩如父母:感受到君主的恩惠如同父母般深厚。
- 山迥亦乾坤:山的远大和天地的浩瀚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慨。
- 援笔醉醒语:提笔写下醉中的感想,展示了诗人的随性和自然。
- 携筇前后村:手持竹杖,在村落间穿行,体现了生活的闲适。
- 是非襟度外:对外界的纷争不放在心上,达到一种心灵的解脱。
- 客至总休论:客人来访时不再谈论是非,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辕”,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君恩比作父母的恩情,强调其深厚。
- 拟人:自然与人情的融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了远离纷争和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郊扉:象征着与外界的联系与隔离。
- 君恩:代表着社会关系中的情感纽带。
- 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广阔。
- 竹杖: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隐喻游历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君恩”指的是谁的恩惠? A. 自然
B. 君主
C. 朋友 -
诗中的“是非襟度外”是什么意思? A. 诗人关心的是非
B. 诗人对世事的淡然
C. 诗人希望讨论是非 -
“携筇前后村”中的“筇”指的是什么? A. 杖
B. 杯子
C. 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和仲并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关系,王维的《鹿柴》通过山水意象表现孤独与宁静,而仲并则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恩情与社会的纷扰,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如《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相关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