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制帅所和前韵》
时间: 2025-01-19 15:33:10
圣主忧勤躬万务,英豪宁许山林住。
弓旌号召士无留,竹帛功名公所赴。
天表对扬咨见晚,坤维镇抚歌来暮。
雪山增生绝纷埃,蜀道非难履平路。
分陕聊烦摅妙略,秉钧已叹迂高步。
朱轓抚俗民怀,玉帐折冲荒服惧。
羽檄不飞烽堠灭,骏骨多收边市互。
孔明七纵讵非长,户牖六奇真不误。
农狎其野无外忧,马腾於槽有余怒。
三陲绝徼皆妥安,诸将雄师今尽护。
九重益友思直谅,四蜀新声咏宣布。
帅阃方观勋业成,庙堂行看精神聚。
嗟我衰迟托末契,辱公敦笃倾殊顾。
当年献赋诵凌云,上国承颜悦披雾。
禹门亲睹跃风雷,尧陛初惊承雨露。
龙颜下瞩顿生光,凤翼高翔从此附。
称身朝服曳青云,满袖天香携宝炷。
九霄变化冥鹏升,一纪光阴隙驹鹜。
绨袍雅意念张禄,襦夸余波依叔度。
他时入觐对金莲,伴直应随玉堂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制帅所和前韵》 —— 王之望 〔宋代〕
圣主忧勤躬万务,
英豪宁许山林住。
弓旌号召士无留,
竹帛功名公所赴。
天表对扬咨见晚,
坤维镇抚歌来暮。
雪山增生绝纷埃,
蜀道非难履平路。
分陕聊烦摅妙略,
秉钧已叹迂高步。
朱轓抚俗民怀,
玉帐折冲荒服惧。
羽檄不飞烽堠灭,
骏骨多收边市互。
孔明七纵讵非长,
户牖六奇真不误。
农狎其野无外忧,
马腾於槽有余怒。
三陲绝徼皆妥安,
诸将雄师今尽护。
九重益友思直谅,
四蜀新声咏宣布。
帅阃方观勋业成,
庙堂行看精神聚。
嗟我衰迟托末契,
辱公敦笃倾殊顾。
当年献赋诵凌云,
上国承颜悦披雾。
禹门亲睹跃风雷,
尧陛初惊承雨露。
龙颜下瞩顿生光,
凤翼高翔从此附。
称身朝服曳青云,
满袖天香携宝炷。
九霄变化冥鹏升,
一纪光阴隙驹鹜。
绨袍雅意念张禄,
襦夸余波依叔度。
他时入觐对金莲,
伴直应随玉堂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期望。诗中描绘了圣主为了国事操劳,英才不愿隐居山林;号召英雄豪杰,渴望建立功业。诗人提到国家的安宁与英雄的责任,强调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面对外敌,士兵的勇猛和智者的谋略相辅相成,确保了边疆的稳定。
在后半部分,作者感慨自己年老体衰,未能如愿以偿获得重用,回忆起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感叹时光飞逝,人生如梦。尽管如此,他仍希望在未来能再次为国效力,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期盼。
注释:
- 圣主:指君主,代表统治者。
- 英豪:指有才华和勇气的人。
- 弓旌:弓箭和旗帜,象征战争。
- 竹帛:古代书写材料,象征功名和记载。
- 雪山:象征高洁与清白。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蜀道艰险,诗中表示已不再困难。
- 孔明:诸葛亮,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 三陲:指三方边境。
- 九重:指天子或皇帝。
- 金莲:古代女性的足部,常用以象征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望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风格清新高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英雄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自身的理想与志向。
诗歌鉴赏:
《次制帅所和前韵》是王之望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切以及对英雄豪杰的崇敬。开篇部分通过描绘圣主的忧虑与努力,建立了对国家大事的紧迫感,接着转向对英雄的赞美,强调了个人与国家的紧密联系。
诗中使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如孔明的智谋与蜀道的艰险,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熟悉与尊重。后半部分,诗人则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主忧勤躬万务:君主为国事操劳,显示出他对民生的关心。
- 英豪宁许山林住:有才能的人不愿隐居,愿为国家效力。
- 弓旌号召士无留:号召英雄豪杰,渴望建立功业。
- 竹帛功名公所赴:书写历史,追求光荣与名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英豪”与“山林”,形成鲜明对比。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增强诗意。
- 比喻:如“九霄变化冥鹏升”,象征希望与追求的升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英雄的渴望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主:象征国家的领导者。
- 英豪:代表人才与志士。
- 蜀道:象征艰难的道路,隐喻人生的挑战。
- 九重:象征权力的巅峰。
- 金莲:象征美与希望,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英豪”指的是?
- A. 隐士
- B. 有才华的英雄
- C. 士兵
-
“蜀道非难履平路”意为?
- A. 蜀道很难走
- B. 蜀道已经不再困难
- C. 蜀道需要更多人走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之望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基调上相似,均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个人理想的追求。杜甫的作品更为直接,而王之望则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悟,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之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