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蓟北连极塞,塞色昼冥冥。
战地骸骨满,长时风雨腥。
沙河留不定,春草冻难青。
万户封侯者,何谋静虏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蓟北边塞的景象,边塞辽阔而阴沉,白天的色彩显得昏暗。战场上骸骨遍地,长时间的风雨带来了腥臭。沙河的水流不稳定,春天的草也因为寒冷而无法生长。那些万户封侯的人,怎么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静地治理边疆呢?
注释
- 蓟北:指的是蓟州北面的地区,古代边塞。
- 连极塞:边境与极地相连,形容边塞的辽阔。
- 战地骸骨:战场上满是尸骨,显示战争的残酷。
- 腥:腥味,指尸体腐烂发出的气味。
- 长时:长时间。
- 留不定:水流不稳定,形容沙河的水流情况。
- 封侯者:指那些被封为侯爵的人,通常是有功之臣。
- 静虏庭:治理边境的安宁,意指安抚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风格豪放,常常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但边疆的战乱和民众的苦难依然存在。诗人通过描绘严酷的边塞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封建功臣的讽刺。
诗歌鉴赏
《出自蓟北门行》以其沉重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蓟北连极塞,塞色昼冥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阴郁的边塞环境,充满了孤寂和压抑感。接下来,诗人以“战地骸骨满”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骸骨的意象不仅让人心生寒意,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长时间的风雨与腥臭交织,描绘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战场。
而“沙河留不定,春草冻难青”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凋零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春草本该生机盎然,却因寒冷而无法生长。最后一句“万户封侯者,何谋静虏庭”则是对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的质疑,讽刺他们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对边疆的动荡毫无作为。
整首诗以悲怆的情感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流露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使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蓟北连极塞:描绘了边塞的辽阔,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环境的关注。
- 塞色昼冥冥: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暗示战争带来的阴暗面。
- 战地骸骨满:直接表达战争的惨烈,生动地描绘出战场的悲惨景象。
- 长时风雨腥:通过“风雨腥”展现出战争的持久和残酷。
- 沙河留不定:自然环境的动荡象征着社会的动乱。
- 春草冻难青:春天的到来却无法唤醒生机,暗示战争对自然和人文的影响。
- 万户封侯者:引导读者思考那些高位者的责任。
- 何谋静虏庭:质疑封侯者对于边疆治理的无能,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战地骸骨满,长时风雨腥”,对比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骸骨、风雨、春草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一幅悲惨的战争画面。
- 反讽:最后一句对封侯者的质疑,增强了诗的批判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反映战争的残酷与对国家治理的无能,表现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骸骨:战争的象征,代表了生命的消逝和战争的惨烈。
- 风雨:象征着自然的无情与社会的动荡。
- 春草:本应生长的生命象征,反映了战争对自然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蓟北”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中原
- B. 边塞
- C. 南方
-
诗中提到的“万户封侯者”主要指什么样的人?
- A. 普通百姓
- B. 有功之臣
- C. 诗人
-
“战地骸骨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悲惨与无奈
- C. 安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行路难》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王贞白的《出自蓟北门行》更关注战争的残酷与对百姓的同情,而《登鹳雀楼》则更多表现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和主题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贞白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