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淮南太尉留题凤州王氏别业》

时间: 2025-01-04 11:29:52

清秋看长鹭雏成,说向湘僧亦动情。

节屋折将松上影,

印龛移锁月中声。

野人陪赏增诗价,太尉因居著谷名。

闲想此中遗胜事,宿斋吟绕凤池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淮南太尉留题凤州王氏别业
作者: 李洞 〔唐代〕

清秋看长鹭雏成,
说向湘僧亦动情。
节屋折将松上影,
印龛移锁月中声。
野人陪赏增诗价,
太尉因居著谷名。
闲想此中遗胜事,
宿斋吟绕凤池行。

白话文翻译:

在清秋的时节,长长的鹭雏已经长成,
它们向湘江的僧侣诉说,连我也感动不已。
节制的房屋映在松树的影子上,
印堂的锁声在月光下回荡。
乡间人陪伴着我赏景,增添了诗歌的价值,
太尉因居住在这里而享有名声。
我闲想这里曾经的胜景,
在斋房里吟诗,绕着凤池漫步。

注释:

  • 长鹭雏成:长长的鹭雏已经长大。
  • 湘僧:指居住在湘江边的僧人,象征清净之地。
  • 节屋:指有节制的房屋,可能是指简朴的居所。
  • 印龛:指佛教的印记或信物,这里引申为诗意的声音。
  • 宿斋:在这里住宿的书房或斋室。

典故解析:

  • 湘江:湘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吟咏之地,象征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 凤池:可能是指某个名胜古迹,寓意美好的回忆与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场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秋时节,诗人感怀于自然之美和人文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秋的景象和与友人共赏的情景,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联以“清秋”和“长鹭雏成”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生机盎然的氛围,鹭雏的成长象征着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紧接着,诗人引入湘僧,表明在这片静谧的环境中,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达到了心灵的共鸣。

下联则通过“节屋”和“松上影”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简朴而宁静的居所,传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印龛移锁月中声”,不仅增添了神秘感,更是对佛教文化的隐喻,表现出诗人在此环境中思索人生哲理的情景。

最后两句中,诗人回忆往昔,感慨太尉因地而名,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韵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秋看长鹭雏成”:描绘秋天的清朗与鹭雏的成长,象征生命的延续。
    • “说向湘僧亦动情”:表达诗人与湘江僧侣的情感连接,传达出共鸣之感。
    • “节屋折将松上影”:意象独特,表现出简单与自然的和谐。
    • “印龛移锁月中声”: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富有哲理。
    • “野人陪赏增诗价”:强调陪伴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 “太尉因居著谷名”:历史的厚重感与地方的文化传承。
    • “闲想此中遗胜事”:感怀往昔美好,思绪万千。
    • “宿斋吟绕凤池行”:诗人自由吟咏,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鹭雏成”比喻生命的成长。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共鸣。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现了对生命、自然与友谊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淡泊而真挚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清秋:象征着宁静与清澈,寓意心境的清明。
  • 长鹭: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 湘僧:代表着人文精神,传达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凤池: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诗意的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鹭雏成”象征什么?

    • A. 生机与希望
    • B. 凋零与消逝
    • C. 哀伤与离别
    • D. 战争与动乱
  2. 诗中提到“湘僧”,他代表了什么?

    • A. 战士
    • B. 学者
    • C. 诗人
    • D. 僧侣

答案

  1. A
  2.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展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与李洞的这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