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芙蓉盛开》

时间: 2025-01-04 08:02:10

先生深住万山村,雾里云包不见痕。

也被闲人知去处,芙蓉巷里木犀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犀芙蓉盛开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先生深住万山村,
雾里云包不见痕。
也被闲人知去处,
芙蓉巷里木犀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师隐居在深山村落之中,周围雾气缭绕,难以见到他的踪迹。然而,闲散的人们却知道他的去处,正是在芙蓉巷的木犀门前。

注释

  • 先生:指诗人所敬仰的老师或隐士。
  • 万山村:意指一个偏远而宁静的村落,象征隐居生活。
  • 雾里云包:形容环境的朦胧和难以辨认。
  • 闲人:指那些无所事事的人。
  • 芙蓉巷:可能指盛开芙蓉花的巷子,象征美丽的环境。
  • 木犀门:指木犀(即木犀草)生长的地方,寓意清香和自然之美。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了隐居和高洁的生活,反映了宋代士人崇尚隐逸的思想。芙蓉和木犀分别象征着美丽和芬芳,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清新雅致的田园图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热爱而受到后人的赞誉,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隐逸思想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杨万里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体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意象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万山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喧嚣、与世无争的氛围,而“雾里云包”则增强了这种隐秘和神秘感。诗人通过“闲人知去处”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与欣赏,虽然隐士生活在偏远的地方,但仍然能够被人所知,说明了这种生活的独特魅力。

芙蓉与木犀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美与芬芳,诗人通过这两种花草的描写,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隐士的生活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生活状态恰恰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深住万山村:开头直接引入人物,营造出隐士的形象与环境。
  • 雾里云包不见痕:描绘了山村的朦胧,表明隐者生活的隐秘性。
  • 也被闲人知去处:闲散的人依然知道他的存在,反映出隐士的名声。
  • 芙蓉巷里木犀门:具体地点的描述,增添了生活情趣和自然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的生活比作雾气缭绕的山村,隐喻其生活的神秘与高洁。
  • 对仗:如“万山村”与“芙蓉巷”,形成音韵的和谐。
  • 意象:芙蓉和木犀构成诗的中心意象,象征着美好与芬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清新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清新、高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山村:象征孤独、宁静的隐居环境。
  • :象征模糊、隐秘,暗示隐士的生活状态。
  • 芙蓉:象征美丽、纯洁,与隐士生活的高洁相呼应。
  • 木犀:象征芬芳,代表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先生”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一位隐士
    • C. 一位闲人
    • D. 一位商人
  2. 诗中提到的“万山村”是怎样的环境?

    • A. 热闹繁华
    • B. 偏远宁静
    • C. 湿润寒冷
    • D. 旱季干燥
  3. “芙蓉巷里木犀门”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花香四溢的美丽巷子
    • B. 破旧不堪的小巷
    • C. 喧闹的市场
    • D. 旱季干燥的荒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问答》 - 王维
  •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木犀芙蓉盛开》都描绘了隐居生活,但前者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对话,后者则强调隐士的生活环境及其名声的知晓。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