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必高赴省》
时间: 2025-01-01 18:26: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罗必高赴省
印山先生罗天文,一卷周雅遗子孙。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近来书种将绝却,两度秋天虚一鹗。
今年有孙康鼎来,问天还我北斗魁。
印山草木也驩喜,印山风云有生气。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仇香衣钵付此郎。
年未三十笔力强,百斛龙鼎一笔扛。
殿前春风更努力,莫放别人居第一。
白话文翻译:
送别罗必高去参加省试,
印山的老师罗天文,留下了一卷周雅供后人学习。
这一家三代有六七人,像月中的桂枝一样根深叶茂。
最近书法的传承快要断绝了,
两次秋天的时节里连一只鹤都没有出现。
今年有孙康鼎来,询问天上能否还我北斗之魁。
印山的草木也为此感到高兴,印山的风云充满了生气。
你难道没有看到普州的衣钵传给了仇香,
而仇香的衣钵又传给了这个年轻人。
他年未三十,笔力已是非常强劲,
一笔可以扛起百斛龙鼎。
在殿前的春风中要更加努力,
不要让别人占据第一的位置。
注释:
- 罗天文:即罗必高,诗中提到的主人公,代表有才华的书法家。
- 周雅:指《周南》中的《关关雎鸠》等诗篇,寓意文雅的诗篇。
- 桂枝:指月中桂树,象征高洁和持久。
- 书种:书法的传承。
- 孙康鼎:孙康为书法家,鼎比喻其书法力量。
- 衣钵:比喻传承的技艺或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送罗必高赴省》写于杨万里对罗必高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后辈才俊的期望与支持,同时也流露出对书法传承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寄托了诗人对后辈罗必高的期望,同时也是对书法艺术传承的反思。开篇提到印山的老师罗天文,强调了书法的传统与价值,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在诗中,诗人用“桂枝”来比喻书法的根基深厚,形象而生动。接着,诗人对当下书法种种困难的忧虑,通过“近来书种将绝却”表达了对书法艺术衰退的惋惜。
随着情感的发展,诗人提到了孙康鼎作为新的书法力量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后半部分通过对仇香的衣钵传承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书法技艺的传承与延续。最后,诗人鼓励年轻人要努力,不要让别人占据第一的位置,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理念。整首诗不仅是在送别,更是在传递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印山先生罗天文:点名送别对象,强调其师承地位。
- 一卷周雅遗子孙:提到的周雅象征着文化传承。
- 一门三世六七人:强调罗家书法的传承与成就。
- 月中桂枝斫到根:比喻根基深厚,象征文化的延续。
- 近来书种将绝却:表达对书法衰退的忧虑。
- 两度秋天虚一鹗:寓意书法界的平淡无奇。
- 今年有孙康鼎来:提到新一代的书法才俊。
- 问天还我北斗魁:渴望恢复书法的辉煌。
- 印山草木也驩喜:草木象征自然的生机,表现出对新生力量的赞赏。
-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讲述技艺传承的故事。
- 年未三十笔力强:赞美年轻书法家的才华。
- 百斛龙鼎一笔扛:比喻其书法的力量。
- 殿前春风更努力:鼓励努力向上的精神。
- 莫放别人居第一:激励年轻人追求卓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北斗魁”比喻书法的顶尖。
- 拟人:草木在诗中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展现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传承的关注与期望,传达了对年轻书法家的支持与鼓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印山:象征文化的根基与传承之地。
- 桂枝:象征高洁与持久的艺术追求。
- 秋天的鹤:象征书法界的沉寂与希望的缺失。
- 龙鼎:象征书法的力量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印山先生罗天文"中的"印山"指的是?
- A. 一个地名
- B. 一位书法家
- C. 书法的传承
- D. 自然的象征
-
诗中提到的“北斗魁”象征着什么?
- A. 书法的衰退
- B. 书法的顶尖
- C. 自然的美好
- D. 文化的传承
-
诗中提到的“孙康鼎”代表什么?
- A. 书法的传承者
- B. 一位诗人
- C. 自然的景象
- D. 书法的衰退者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象。
- 李白《将进酒》: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与豪迈,但与杨万里的书法传承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对杨万里的生平与作品有详细介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解析与鉴赏提供了丰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