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车滩》
时间: 2024-12-29 21:11: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辽车滩》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车岸上下得,西岸上更难。
五船往复来,经纬滩两间。
一船初径进,当流为众先。
涛头打澎湃,退缩不敢干。
一船作後殿,忽焉突而前。
瞬息越湍险,回顾有矜颜。
老夫与寓目,亦为一餐然。
白话文翻译:
在车岸两边上下河流,西岸更显得艰难。
五只船在滩涂之间来回穿梭。
一只船刚开始靠近,迎着水流是大家的先锋。
波涛汹涌,拍打着船只,让人不敢轻举妄动。
另一只船在后面,忽然间又冲了上来。
刹那间越过了险滩,回头看时满脸得意。
我这老头子在旁观看,也觉得这场面让人心惊胆战。
注释:
- 车岸:指船只停靠的岸边。
- 经纬滩:滩涂的地理位置,意指船只在此处来回穿梭的情境。
- 初径:刚开始靠近。
- 众先:众多船只中的先锋。
- 涛头:波涛的顶部。
- 退缩:不敢行动,害怕。
- 後殿:后方的船只。
- 突而前:突然向前冲。
- 瞬息:瞬间。
- 矜颜:得意的神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北方某地的滩涂,描绘了船只在险滩上行驶的情景,展现了船员们的勇气和机智,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尊重及航海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辽车滩》是一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航行于险滩的艰难与危险的诗作。诗中通过五只船的往复穿梭,描绘了自然力量的汹涌与船员的勇敢。开头的“车岸上下得,西岸上更难”,直接点明了这条航路的艰险,给读者带来了紧迫感。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船只如何在波涛中进退,展现了航海的技巧和勇气。“涛头打澎湃,退缩不敢干”则表现了船员面对自然时的谨慎与敬畏。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老夫与寓目”反映了诗人的感受,似乎在提醒读者,面对自然的壮丽与险恶,人始终是渺小的。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航海生活的描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车岸上下得:描述船只在岸边进出,暗示航行的艰难。
- 西岸上更难:强调西岸的险峻,进一步加深了对困难的印象。
- 五船往复来:描绘船只在滩涂中穿梭,生动展现出场景。
- 经纬滩两间:阐明船只在滩涂间的来回,显示出环境的复杂性。
- 一船初径进:强调船只的勇敢与技巧。
- 当流为众先:表明这只船在众多船中处于领先地位。
- 涛头打澎湃:形象描绘波涛的力量,制造紧张气氛。
- 退缩不敢干:表现面对自然力量的谨慎。
- 一船作後殿:讲述后面的船只追赶前面。
- 忽焉突而前:突发的情景,增加了戏剧性。
- 瞬息越湍险:强调船只在瞬间穿越险滩,增添紧张感。
- 回顾有矜颜:得意的回头,表现船员的自豪感。
- 老夫与寓目: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表明他的心情。
- 亦为一餐然:尽管是旁观者,却也感受到了一种惊心动魄的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只比作勇敢的先行者。
- 拟人:波涛如同有生命般,冲击着船只。
- 对仗:如“车岸上下得,西岸上更难”形成呼应,加深印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人的渺小与无畏,以及对航海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 船:象征着探索与勇气,表现了航海的艰辛。
- 滩涂:代表着未知与危险,强调航行的困难性。
- 波涛:象征自然的力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车岸上下得”的意思是: A. 船只在岸边很容易进出
B. 船只在岸边出入很困难
C. 船只在岸边停泊
D. 船只在岸边漂流 -
作者在诗中主要描述了什么? A. 船只的美丽
B. 航行的艰难与自然的力量
C. 船员的生活
D. 滩涂的景色 -
“涛头打澎湃”中的“澎湃”指的是: A. 安静
B. 汹涌
C. 平稳
D. 温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气势。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辽车滩》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前者专注于航海的艰难和自然力量的威严,后者则表现了快意的旅程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两者在主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