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学南唐冯延已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0:16:00

妾住吴头君楚尾,来是空言,去也非容易。

纵使梦魂能识路,清江碧嶂重重阻。

漏断空堂闻燕语,似解怜人,被冷销香炷。

滴尽铜荷红蜡泪,锦书没个征鸿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妾住吴头君楚尾,来是空言,去也非容易。
纵使梦魂能识路,清江碧嶂重重阻。
漏断空堂闻燕语,似解怜人,被冷销香炷。
滴尽铜荷红蜡泪,锦书没个征鸿寄。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吴地的头,君却在楚地的尾,
来信只是空话,离去却非易事。
即使梦中的魂魄能找到路,
清澈的江水和重重的山峦阻隔了前行。
空荡的厅堂里,听见燕子的呢喃,
似乎能体恤我这孤独的人,被冷落的香炉熄灭。
滴尽铜制的荷花蜡烛泪,
锦缎写的书信却没有鸿雁传递。

注释:

  • 吴头、楚尾:指地理位置,吴地在今江苏一带,楚地在今湖北一带,暗示两地相隔遥远。
  • 空言:空洞的言语,指无法实现的承诺或希望。
  • 梦魂:梦中的灵魂,指思念之情。
  • 清江碧嶂:形容江水清澈,山峦青翠,意指自然的阻隔。
  • 漏断:古代一种计时器,意指时间的流逝。
  • 香炷:香烛,暗示思念之情的冷却。
  • 铜荷红蜡泪:用铜做的荷花形蜡烛,象征着泪水和思念。
  • 锦书:用锦缎写成的信,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征鸿:指鸿雁,古代常用作传递书信的鸟。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因距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吴楚二地的对比象征着恋人间的分离。诗中“鸿雁”常用于古代寄信的意象,表达了希望通过鸿雁传递情感的愿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林朝崧(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风格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唐时期,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怀和对爱情的执着。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表现了因地理位置导致的情感隔阂。首句“妾住吴头君楚尾”便以空间的遥远,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诗中“来是空言,去也非容易”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渴望,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伤与无力感。

在描绘思念之情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漏断空堂闻燕语”的意象,燕子的呢喃似乎能理解她的孤独,令人倍感心酸。接下来的“滴尽铜荷红蜡泪”则形象地表现出思念的浓烈,泪水与蜡烛的结合,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爱情消逝的隐喻。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份因距离而生的惆怅与难以实现的爱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妾住吴头君楚尾:自我介绍,暗示两地分隔。
    • 来是空言,去也非容易:表达对来信与离别的无奈。
    • 纵使梦魂能识路:即便梦中相见也难以相聚。
    • 清江碧嶂重重阻:大自然的阻隔加深了思念。
    • 漏断空堂闻燕语:时间流逝,空堂中只余燕儿的声音。
    • 似解怜人,被冷销香炷:燕子似乎能理解她的孤独,香烛熄灭象征思念的减退。
    • 滴尽铜荷红蜡泪:泪水流尽,蜡烛熄灭,象征思念的无尽。
    • 锦书没个征鸿寄:虽有书信,却无鸿雁传递,思念难以传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蜡泪,表达情感的沉重。
    • 拟人:燕子被赋予了理解人心的能力。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思念与离愁展开,表现了因地理距离而生的情感隔阂和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清代士人的孤独与脆弱。

意象分析:

  • 吴头、楚尾:象征距离与分离。
  • 梦魂:体现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寻。
  • 清江碧嶂:自然的美好与阻隔的双重象征。
  • 燕语:传递温情与孤独。
  • 冷销香炷:思念的减退,情感的冷却。
  • 铜荷红蜡泪:象征泪水与思念的交融。
  • 锦书、征鸿:寄托情感与传递思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妾住吴头君楚尾”意指: A. 两地相近
    B. 两地相隔遥远
    C. 只有一地
    D. 无法相见

  2. “滴尽铜荷红蜡泪”中的“铜荷”象征: A. 爱情的坚固
    B. 伤心的泪水
    C. 传递情感的媒介
    D. 生活的琐事

  3. 诗中提及的“鸿雁”主要用来: A.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B. 传递书信与情感
    C. 描绘远方的景色
    D. 象征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感受。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在情感表达上则更多地融入了环境的描写,强调孤独与离别的痛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词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