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南康夜泊灨石中》
时间: 2025-01-06 10:56: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南康夜泊灨石中
作者: 耿湋 〔唐代〕
倦客乘归舟,春溪杳将暮。
群林结暝色,孤泊有佳趣。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
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
险石俯潭涡,跳湍碍沿溯。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
稍出回雁峰,明登斩蛟柱。
连云向重山,杳未见钟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疲惫的旅人乘船归家,他在春天的溪水边停泊,远处的山林渐渐被夜色笼罩,孤独的泊船充满了美好的情趣。夜晚的山峦映照着长江,红色的月亮从深邃的树木间升起。松树间吹来阵阵微风,花间的露水轻轻荡漾。险峻的岩石俯瞰着潭水的涡流,急湍的水流阻碍着他的逆流而上。此时的他不仅要小心翼翼地防范意外,也要警惕深渊的危险。稍稍走出回雁峰,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斩蛟的柱子。远处的云彩飘向重山,钟声的方向却遥不可及。
注释:
- 倦客:疲惫的客人,指诗人自己。
- 杳:深远,指春溪的尽头看不见。
- 佳趣:美好的情趣,指与大自然相伴的惬意。
- 赤月:形容月亮的颜色,即红色。
- 飒飒:形容风声,清脆的声音。
- 泛泛:轻轻漂浮的样子。
- 险石:危险的岩石。
- 潭涡:潭水的漩涡。
- 岂唯垂堂戒:不仅仅是悬挂的警戒。
- 明登斩蛟柱:灯光下显现的斩蛟的柱子,表示一种景象。
- 杳未见钟路:遥不可及的钟声路,象征着归家的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著有多首诗作,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融入个人情感,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耿湋旅途中,表达了他在夜晚停泊时的孤独与思考。诗中结合了春天的景色与夜晚的静谧,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发南康夜泊灨石中》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夜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便以“倦客乘归舟”引入,营造出一种归乡的期待和身心的疲惫。随之而来的是春溪的幽静和夜色的渐浓,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
“夜山转长江,赤月吐深树”,此句通过奇特的意象,描绘了夜晚长江的壮丽与神秘。赤月的出现让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也暗示着一种渴望与追寻。而后面的“飒飒松上吹,泛泛花间露”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传递出一种清新怡人的气息。
全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隐含着对生命深邃的思考。尤其是“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这句深入挖掘了人生的哲理,强调了在享受美好时光的时候,仍需保持警惕,生活中总有潜在的危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客乘归舟:表达了诗人旅途的疲惫和归家的渴望。
- 春溪杳将暮:描绘了春天的溪水在傍晚时分的幽静。
- 群林结暝色:群山林木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深邃。
- 孤泊有佳趣:孤独的停泊让人感受到独特的乐趣。
- 夜山转长江:夜晚的山峦与长江形成对比,表现出壮观。
- 赤月吐深树:红色的月亮透过树木,形成优美的景象。
- 飒飒松上吹:松树间的微风,轻柔而清脆。
- 泛泛花间露:露水轻轻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险石俯潭涡:险峻的岩石俯视着潭水的漩涡,暗含危险。
- 跳湍碍沿溯:急流阻碍着逆流而上的旅程,象征困难。
- 岂唯垂堂戒,兼以临深惧:不仅要小心周围的警示,也要警惕深渊的隐患。
- 稍出回雁峰:走出回雁峰,暗示着离家更近。
- 明登斩蛟柱: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显现斩蛟的柱子。
- 连云向重山:云彩飘向重山,象征着归途的遥远。
- 杳未见钟路:遥远的钟声之路,暗示着归家的不可及。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内心的情感。
- 拟人:如“飒飒松上吹”,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思念和对生命深邃的感悟,强调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也要警惕生活中的潜在危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舟: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春溪:象征生机和希望。
- 夜山:象征着神秘和深邃。
- 赤月:象征着变化与渴望。
- 松:象征坚韧与宁静。
- 险石:象征人生的挑战与危险。
- 潭涡:象征着不确定性和生命的波折。
- 回雁峰:象征归家的方向。
- 钟路:象征归属与人生的终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倦客乘归舟”中的“倦客”指的是?
- A. 疲惫的旅人
- B. 欢快的游客
- C. 忙碌的商人
- D. 悠闲的渔夫
-
填空题:诗中“赤月吐深树”描绘的是__的景象。
-
判断题:诗中“飒飒松上吹”表现了夜晚的宁静。 (对/错)
答案:
- A. 疲惫的旅人
- 夜晚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思考,注重了对山水的描绘。
- 李白《夜泊牛津》: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由与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