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寄东溪隐者
作者: 耿湋〔唐代〕
日华浮野水,草色合遥空。
处处山依旧,年年事不同。
闲田孤垒外,暑雨片云中。
惆怅多尘累,无由访钓翁。
白话文翻译:
阳光照耀着原野上的水面,草色与远方的天空融为一体。
四周的山依然如故,每年却是不同的景象。
闲置的田地在孤零的土围之外,炎热的雨和一片片的云朵交织在一起。
心中充满惆怅,尘世的烦恼让人无法去拜访那位钓鱼的老翁。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华:阳光的光辉。
- 浮:漂浮,指光影在水面上。
- 合:融汇,结合。
- 依旧:依然如故,形容没有变化。
- 事:事情,这里指生活的经历或遭遇。
- 闲田:闲置的田地。
- 孤垒:孤立的土围,指围住田地的土墙。
- 惆怅:心中感到忧伤和惋惜。
- 尘累:世俗的烦恼和负担。
- 钓翁:指隐居、钓鱼的老人,象征一种闲适的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钓翁”一词常用来表示隐士生活,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情怀相近,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扰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政治原因隐退。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具有浓厚的个性和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日,作者可能在东溪附近游玩,心中充满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感受到世俗生活的种种烦恼,因而写下此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夏日寄东溪隐者》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日华浮野水,草色合遥空”展现了夏日的景象,阳光洒在水面上,草色与天空交融,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接着“处处山依旧,年年事不同”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尽管山的景色没有变化,但生活中的事情却年年不同,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描绘了闲置的田地和夏日的雨云,这种闲适的状态与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感到“惆怅多尘累”,显示了对世俗烦恼的深切感受。最后一句“无由访钓翁”表达了作者对隐士钓翁生活的向往以及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的无奈,这种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华浮野水:阳光照射在广阔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光影。
- 草色合遥空:草木的颜色与远处的天空相映成趣,形成和谐的自然景象。
- 处处山依旧:四周的山依然如故,显得稳重而持久。
- 年年事不同:每年发生的事情却各不相同,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 闲田孤垒外:闲置的田地在孤零的土围之外,显示出荒凉和无人耕作的状态。
- 暑雨片云中:夏日的雨伴随着片片云朵,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性。
- 惆怅多尘累:内心充满惆怅和世俗的烦恼。
- 无由访钓翁:无奈之下无法去拜访隐居的钓翁,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对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浮动的光华,形象生动。
- 对仗:如“处处山依旧,年年事不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日华、野水、草色、山、田、云等自然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对隐士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烦恼的无奈和惆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华:象征光明和希望。
- 野水:代表自然的纯粹和宁静。
- 草色:寓意生命的生机。
- 山:象征稳定和永恒。
- 闲田:反映隐逸生活的理想。
- 钓翁:象征追求自在和宁静的隐士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华浮野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阳光照耀水面
B. 雨水浸湿土地
C. 月光映照山川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田园隐士生活
C. 商人生活 -
“惆怅多尘累”中的“尘累”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烦恼和负担
B. 田间的尘土
C. 钓鱼的疲惫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耿湋的《夏日寄东溪隐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对自然的直接享受,而耿湋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世俗烦恼的反思与惆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