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出塞》

时间: 2025-01-14 21:04:34

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

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

更就燕然石,看铭破虏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横吹曲辞·出塞

作者: 耿湋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
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
更就燕然石,看铭破虏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边疆的战争情景。汉朝的边事十分重要,窦宪出征边疆,驻守在临戎。荒漠中的秋山依然屹立,阳关的旧路依然通向前方。军营依偎在茂盛的野草之中,号角声在高风中吹响。更进一步来到燕然山石,去看那铭刻的破虏功绩。


注释:

  • 汉家边事重:指汉朝边疆的事务非常重要。
  • 窦宪:汉代著名将领,曾多次出征。
  • 临戎:指驻守边疆的地点。
  • 绝漠:形容荒凉的沙漠。
  • 阳关: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
  • 列营:指军队的营地。
  • 茂草:生长茂盛的野草。
  • 吹角:吹响号角,通常用于军中信号。
  • 燕然石:指燕然山的石碑,刻有战争胜利的功绩。

典故解析:

“阳关”与“燕然石”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阳关是出征的起点,燕然石则是胜利的标志,代表着汉朝的荣光与将士的英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字元德,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对国家和边疆的关心,反映出浓厚的爱国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时期,但边疆依然需要防守与征战。诗人通过对边事的关注,表达了对将士的敬仰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出塞》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出边疆的壮丽与严酷。首句“汉家边事重”,直接点出主题,暗示战争的重大与复杂。接下来的描述中,窦宪的出征不仅是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将士勇气的礼赞。在“绝漠秋山在”中,秋天的荒凉景象传递出一种苍凉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战士们的艰辛与孤独。阳关的旧路,象征着通往战争与和平的历史,承载着无数将士的梦想与牺牲。

后两句“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则描绘了战士们在茂盛草地上营扎的场景,号角声在风中回荡,似乎在召唤他们回首往事,感受对国家的责任与使命。最后的“更就燕然石,看铭破虏功”则将整个诗歌推向高潮,燕然石上的铭文不仅是对胜利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在描绘边疆的同时,融合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边疆将士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家边事重”:强调汉朝边疆事务的重要性,暗示战争的紧迫感。
  2. “窦宪出临戎”:提到窦宪出征,表现将领的责任与担当。
  3. “绝漠秋山在”:描绘荒凉的自然环境,象征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悲壮。
  4. “阳关旧路通”:阳关作为历史的象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5. “列营依茂草”:军营安置在草地中,展现士兵的生活环境。
  6. “吹角向高风”:号角声传递着战斗的召唤与士气。
  7. “更就燕然石”:指向战争的胜利与铭记。
  8. “看铭破虏功”:反映出对战斗成就的自豪与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绝漠秋山”、“列营依茂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阳关与燕然石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与战争的荣耀。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战争情感结合,增强诗的表达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汉朝边疆的战争场景,表现了将士的英勇与对国家的责任,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孤独与痛苦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边疆:象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2. 秋山:传递出孤独与苍凉的情感。
  3. 阳关: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通道,象征出征与归来的希望。
  4. 燕然石:战争胜利的象征,铭刻着历史的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将领是谁? A) 李白
    B) 窦宪
    C) 王维

  2. 填空题:诗中“更就燕然石,看铭破虏____。”(填入合适的字词)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的是对战争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B) 窦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疆的战斗情景,但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与思乡之情;而耿湋的《出塞》则展现了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将士的英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