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惠山谒少游墓》
时间: 2025-01-01 14:4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惠山谒少游墓
作者: 熊盛元
藓蚀残碑,鹃啼远树。
词魂绿黯云深处。
千年泪满碧螺杯,一时都向坟前注。
涨海湖波,驰烟驿路。
倾怀又恐鱼龙怒。
漫将幽愤瘗荒寒,紫薇花落苍崖暮。
白话文翻译:
青苔侵蚀了残破的碑文,远树间传来杜鹃的啼鸣。
词人的灵魂被困在深邃的云雾之中。
千年的泪水满溢在碧螺杯中,瞬间都倾倒在他的墓前。
海水涨起,湖面波涛汹涌,烟雾弥漫的驿道上行人匆匆。
我倾诉心中的情感,却又害怕惹怒那些深不可测的鱼龙。
我只能将心中的幽怨埋葬在这荒凉的寒冷中,紫薇花在苍崖的傍晚悄然凋落。
注释:
- 藓蚀:青苔侵蚀,指时间的流逝使碑文模糊不清。
- 鹃啼:杜鹃鸟的啼鸣,常用来表达哀伤或怀念。
- 词魂:指词人的灵魂或精神。
- 碧螺杯:一种古代酒器,象征着情感和怀念。
- 鱼龙怒:指隐藏在水中的鱼龙,象征着未知的危险或惩罚。
- 紫薇花:一种花卉,常用来象征美好与悲伤。
典故解析:
- 少游:指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其词作而闻名,文人往往在其墓前怀念其才华与情感。
- 碧螺杯:在古代文化中常用于饮酒,象征着对逝去的人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盛元,现代诗人,以古典诗词为基础,融入现代情感与思考,作品常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对少游墓的拜谒过程中,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词人及其作品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以对少游墓的拜谒为切入点,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逝去情感的追忆。开篇便用“藓蚀残碑”描绘墓碑的破损,暗示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随之而来的是杜鹃的啼鸣,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
“词魂绿黯云深处”一语,既表达了对少游词作的崇敬,也揭示了诗人在深邃的情感中迷失的状态。接下来的“千年泪满碧螺杯”,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交织,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与对情感的倾诉。
整首诗情感深邃,字句间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人以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波动,展现了传统诗词的魅力与现代诗人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藓蚀残碑:青苔侵蚀了墓碑,象征时间的流逝。
- 鹃啼远树:远处的杜鹃啼鸣,增添了悲凉之感。
- 词魂绿黯云深处:词人的灵魂被困,暗喻情感的沉重。
- 千年泪满碧螺杯:千年的泪水,象征对逝去的怀念。
- 涨海湖波: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内心情感。
- 驰烟驿路:行人匆匆,暗示时光的流逝。
- 倾怀又恐鱼龙怒:倾诉情感却又害怕未知的后果。
- 漫将幽愤瘗荒寒:将幽怨埋藏在荒凉之地。
- 紫薇花落苍崖暮:傍晚的紫薇花凋落,象征着美好的逝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碧螺杯”比喻为情感的寄托。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涨海湖波,驰烟驿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与情感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人对历史的思考和自我情感的探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藓:象征时间与衰败。
- 鹃:象征哀伤与怀念。
- 碧螺杯:象征对情感的寄托。
- 紫薇花:象征美好与悲伤。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寄托,传达了对生命、历史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鹃”指的是哪种鸟?
- A. 喜鹊
- B. 杜鹃
- C. 麻雀
- D. 鹦鹉
-
“碧螺杯”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酒器
- B. 情感的寄托
- C. 历史的遗迹
- D. 自然的景象
-
“倾怀又恐鱼龙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无畏无惧
- B. 喜悦快乐
- C. 恐惧与担忧
- D. 平静自若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熊盛元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情感的怀念,但熊盛元更侧重于历史的厚重感,而李清照则表现出个人的悲伤与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集》
- 《现代诗歌解析》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