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青霄里舟中夜归即事》

时间: 2025-01-17 10:23:35

待放兰桡,重过菊径。

人和凉月同扶病。

轻帆未挂恨行迟,挂时又怕西风劲。

剪烛嫌频,推蓬怯冷。

荒凉野岸三更近。

草梢露重寂无声,孤萤照见秋分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待放兰桡,重过菊径。人和凉月同扶病。轻帆未挂恨行迟,挂时又怕西风劲。剪烛嫌频,推蓬怯冷。荒凉野岸三更近。草梢露重寂无声,孤萤照见秋分影。

白话文翻译:

待放的兰花桡,重新走过菊花的小径。人与凉爽的月光一同扶助着病体。轻舟还未挂帆,心中挂念着行程缓慢;等到挂帆,又害怕西风猛烈。剪烛时常觉得烦扰,推开蓬草又感到寒冷。荒凉的野岸离我越来越近。草梢上露水沉重,静寂无声;孤独的萤火虫照亮了秋分的影子。

注释:

  • 兰桡:指的是用兰花装饰的小船,象征着优雅和宁静。
  • 菊径:菊花的小道,寓意秋天的景色。
  • 扶病:扶持病体,暗示身体虚弱。
  • 轻帆未挂:指船帆尚未挂起,象征着行程未开始。
  • 西风劲:指秋冬季节的强劲西风,表露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 剪烛:指点燃蜡烛,常用以营造氛围。
  • 孤萤:孤独的萤火虫,象征孤独和寂静的秋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盘珠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庄盘珠的诗风清丽、婉约,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夜,表现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感受,反映了秋天的凄凉和对生活的感慨。时代背景下,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寄托了内心的忧虑与思索。

诗歌鉴赏:

《踏莎行 青霄里舟中夜归即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整体氛围既有凄凉感也有宁静之美。诗中描绘的夜晚,月光与凉风相伴,兰桡与菊径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优雅与孤寂的交织。通过“轻帆未挂恨行迟”一句,诗人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归途的渴望。接着,诗人又提到“挂时又怕西风劲”,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对即将到来的秋风感到畏惧,而这一切又反映了他内心的脆弱和不安。

后半部分的“荒凉野岸三更近”,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一句“孤萤照见秋分影”,不仅让人联想到萤火虫在黑夜中微弱的光辉,也象征着在深秋时节那份微弱而坚定的生命力。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待放兰桡,重过菊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对秋天的感怀。
  • 人和凉月同扶病:人与月光一起,体现了一种人际间的温暖与支持。
  • 轻帆未挂恨行迟:表达了对出发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挂时又怕西风劲:既有对行程的期待,也对自然的变化感到恐惧。
  • 剪烛嫌频,推蓬怯冷:夜深人静,剪烛让人感到烦扰,推开蓬草则感到寒冷,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
  • 荒凉野岸三更近: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情境,暗示归途的遥远与艰辛。
  • 草梢露重寂无声,孤萤照见秋分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寂静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和月光比作伙伴,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对称的句式使得诗句更加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孤独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敏锐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思索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桡:象征优雅与宁静,代表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菊径:秋日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凉月:象征清冷的情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孤萤:象征孤独与微弱的生命力,体现诗人在黑暗中的挣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踏莎行 青霄里舟中夜归即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庄盘珠
    C. 杜甫
    D. 陶渊明

  2. 诗中“轻帆未挂恨行迟”的意思是? A. 船帆已经挂起
    B. 行程缓慢令人心焦
    C. 船在岸上停留
    D. 对时间没有感觉

  3. “孤萤照见秋分影”中的“孤萤”象征着? A. 丰富的生命
    B. 诗人的孤独
    C. 美好的回忆
    D. 灿烂的未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夜晚的孤独与思考,诗风略显豪放。
  • 《夜泊牛津》: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生活的思考,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