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题梅花水仙芝草合景小幅》
时间: 2024-12-29 07:4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庾岭春迟,洛川波迥。
一般幽思谁能领。
个侬同住水云乡,
黄裳绛服欣联影。
世外芳姿,寰中仙品。
灵根堪结芝林隐。
好将三秀拟三香,
襟期冰雪偏宜冷。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得晚,庾岭上草木还显得稀疏,洛川的水波也在静静流淌。
这样的幽静思绪,谁能真正理解?
我与你同在这如水的云乡,
身穿黄衣红袍,欢喜地映照在一起。
世外的美丽姿态,宛如寰宇中的仙品。
灵秀的根本足以在芝兰小隐中结成。
不妨以这三种秀丽比拟三种芬芳,
胸襟气节如冰雪般清冷,恰好适合这样的气候。
注释:
- 庾岭:指庾岭山,位于今安徽境内,因春天来得迟而景色未复。
- 洛川:指洛水,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象征着诗中的幽静。
- 幽思:幽静的思绪,抒发孤独的情感。
- 水云乡:指的是清幽的环境,常用以形容隐士生活的地方。
- 黄裳绛服:指衣着色彩,象征美好与欢愉。
- 三秀:指梅、兰、竹三种花卉,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 三香:比喻芬芳的气息,暗含文人的清雅气质。
- 襟期:意为胸怀志向,强调高洁的情操。
- 冰雪:象征清冷、洁净的品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贞仪(约1640-1710),清代女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清代,正值王贞仪生活的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借自然景物抒发心中情感,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踏莎行 题梅花水仙芝草合景小幅》是一首清新淡雅的词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的迟到与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的幽思与情感。开头两句以“庾岭春迟”和“洛川波迥”引入,展现了春天的迟缓与自然的静谧,给人以一种孤独的感受,似乎在等待着某种情感的降临。接下来的“一般幽思谁能领”则引发了对理解的思考,这种思考在诗人的心中又与“水云乡”相交织,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境地。
诗中的“黄裳绛服欣联影”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人们在春天的愉悦心情。而“世外芳姿,寰中仙品”则强调了人们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仿佛在指向一种超然的境界。后半部分提到的“灵根堪结芝林隐”更是展现了隐士的理想与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宁静、清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王贞仪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清代文人的情操与风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庾岭春迟:春天来得晚,指自然的变化慢。
- 洛川波迥:洛水的波浪宁静而迥然,表达了一种幽静的环境。
- 一般幽思谁能领:此情此景,谁能真正理解我心中的思绪?
- 个侬同住水云乡:我与你同处于这如水的云乡,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 黄裳绛服欣联影:我们相伴在春天的美好中,互相映衬。
- 世外芳姿,寰中仙品:世外的美丽姿态,犹如仙人之品。
- 灵根堪结芝林隐:灵秀的根本在隐秘的芝兰之间结成。
- 好将三秀拟三香:比拟三种高洁的花卉,用以表达芬芳。
- 襟期冰雪偏宜冷:胸襟如冰雪般清冷,适合这样的气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各种自然景物比喻为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黄裳绛服”和“世外芳姿”,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庾岭: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幽美,代表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洛川:代表着流动的时间与春天的气息,体现诗中的情感变化。
- 梅花、水仙、芝草:象征高洁、不屈的品格,代表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贞仪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明代
- B. 清代
- C. 唐代
-
诗中提到的三种花卉是哪些?
- A. 牡丹、菊花、梅花
- B. 梅花、水仙、竹
- C. 兰花、玫瑰、桂花
-
“襟期冰雪偏宜冷”中“襟期”指的是?
- A. 胸怀志向
- B. 心情愉悦
- C. 生活苦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王贞仪与李清照:两位女性诗人在风格上均具清新与细腻,王贞仪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而李清照则常表现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贞仪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