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从叔赴洪州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
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
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白话文翻译:
送别我的从叔前往洪州,
荣氏家族里你曾辅佐幕府,叔父的回归让人感到亲切。
王粲的名声虽然显赫,但郄超的胡须尚未丰盛。
在夏口的水上轻声划桨,见到浔阳时收起手中的笏板。
在后夜思念的地方,中庭的月亮格外明亮。
注释:
- 荣家:指荣氏家族,可能是指作者的家族背景。
- 从叔:指父亲的弟弟,表示亲属关系。
- 王粲: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其名声显赫。
- 郄超:郄超是早期的文士,形象年轻,尚未长胡须。
- 鸣桡:划船时用桡声,显示轻松的气氛。
- 敛笏:收起手中的笏板,象征着从政的身份。
- 中庭月一方:中庭的月亮,表现出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约835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其诗风清新明快,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诗人送别亲人从叔前往洪州,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王粲和郄超,反映出诗人在阐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到文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出士人的文化自觉。
诗歌鉴赏:
《送从叔赴洪州》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的送别诗,通过简单的叙述,展现出诗人与从叔之间的亲情与依依不舍。首句“荣家兼佐幕”开篇即点出家庭背景,暗示诗人与叔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接着,诗人提到著名的文人王粲,说明尽管王粲名声显赫,但郄超的年轻形象则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年轻人的鼓励。
后半部分“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诗人送别时的情景,桡声轻鸣,舟行水上,显得轻松自在。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浓浓的思念情感,最后一句“中庭月一方”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月光照耀下的中庭,象征着思念的绵延与孤寂。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层次,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荣家兼佐幕:指出诗人与从叔的家族背景,暗示与权力的关系。
- 叔父似还乡:表达了对从叔归来的期待与喜悦。
- 王粲名虽重:提到王粲,表明历史文人的影响。
- 郄超髯未长:通过对比表现年轻人的潜力与发展。
- 鸣桡过夏口:生动描绘送别时的景象,带有轻松的气氛。
- 敛笏见浔阳:收起笏板,象征对官职的告别,转向轻松的生活。
- 后夜相思处:引出思念的主题,夜晚的情感更显浓厚。
- 中庭月一方:月亮的意象,象征思念的渴望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构成整齐的句式。
- 意象:中庭的月亮象征思念,水上的桡声传达送别的情感。
- 比喻:相思与月亮的关系,表现出情感的深邃与永恒。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亲情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亲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念、孤独和美好回忆。
- 夏口:水域,象征旅途的起点与结束。
- 笏板:象征权力与身份,收起笏板意味着归隐与轻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鸣桡”指的是什么?
- A. 划船的声音
- B. 船的名称
- C. 水流的声音
-
下列哪位文人被提到?
- A. 李白
- B. 王粲
- C. 杜甫
-
“后夜相思处”中的“相思”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思念
- C. 欢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送别之情。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描绘旅途的美丽与孤独。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景抒情,表达对未来的展望与对故土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思念情感的深邃与浓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