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时间: 2025-01-06 07:4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作者: 李端 〔唐代〕
途穷别则怨,何必天涯去。
共作出门人,不见归乡路。
殷勤执杯酒,怅望送亲故。
月色入闲轩,风声落高树。
云霄望且远,齿发行应暮。
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
君行过洛阳,莫向青山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故友相聚时的惆怅与不舍。诗人感叹,既然已经走到尽头,何必再去天涯相别。两人都是出门人,却无法再见归乡的路。诗人殷勤地举杯相送,目送着亲友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惆怅。月光洒入闲静的轩窗,树上的风声轻轻响起。遥望云天,心情愈加沉重,似乎已经进入了黄昏。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泪洒黄花,三秋的白露时节,带来更多的悲伤。朋友,你若经过洛阳,千万不要再去青山那边了。
注释:
- 途穷:路途到尽头,形容别离的无奈。
- 怨:怨恨,感到失落。
- 殷勤:热情周到。
- 闲轩:安静的房间或小屋。
- 云霄:天空,形容遥远。
- 齿发:齿指牙齿,发指头发,形容年纪增长。
- 九日泣黄花: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时有插茱萸的习俗,象征思念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字子华,唐代诗人,仕途坎坷,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冬夜,李端与好友吉校书相聚。在送别之际,诗人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送别诗。诗人通过与友人聚会、送别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生的无奈。开头两句“途穷别则怨,何必天涯去”,表达了对离别的不满与无奈,显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接下来的“共作出门人,不见归乡路”,更是将两位朋友的境遇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生旅途中相伴相惜的情感。
在送别的情景下,诗人提到“殷勤执杯酒”,表现出他对友人的热情款待和依依惜别之情。“月色入闲轩,风声落高树”,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正与冬夜的背景相呼应,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云霄望且远,齿发行应暮”,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感到惆怅。
最后几句提到“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引入了重阳节的传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君行过洛阳,莫向青山度”则是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祝福与劝诫,提醒其珍惜当下,不要再追求遥不可及的理想。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端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途穷别则怨:路途走到尽头,离别时充满怨恨。
- 何必天涯去:何必非要走到遥远的天涯去分别。
- 共作出门人:我们都是出门在外的人。
- 不见归乡路:却再也看不见回家的路。
- 殷勤执杯酒:热情地举起酒杯。
- 怅望送亲故:满怀惆怅地目送亲友离去。
- 月色入闲轩:月光洒入静谧的房间。
- 风声落高树:风声在高大的树上轻轻响起。
- 云霄望且远:仰望远方的云天。
- 齿发行应暮:年岁渐长,正值黄昏。
- 九日泣黄花:重阳节时泪洒黄花。
- 三秋悲白露:三秋时节,悲伤因白露而起。
- 君行过洛阳:朋友若途经洛阳。
- 莫向青山度:不要再向青山远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霄”比喻遥远的理想或人生的方向。
- 对仗:如“途穷别则怨,何必天涯去”,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抒情: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及人生旅途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色:象征宁静与清冷,映衬哀愁。
- 高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
- 黄花:重阳节的象征,寓意思念与哀伤。
- 白露:秋季的象征,带来凋零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端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九日泣黄花”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冬至 -
诗中“共作出门人”意指什么? A. 两人都是在外工作的人
B. 只有一个人出门
C. 两人一起回家
D. 一起旅行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 李端与王维的送别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但李端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意境和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