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际新移松竹》

时间: 2025-01-19 15:58:17

三茎瘦竹两株松,瑟瑟翛翛韵且同。

抱节乍离新涧雪,

盘根远别旧林风。

岁寒相倚无尘地,荫影分明有月中。

更待阳和信催促,碧梢青杪看凌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际新移松竹
三茎瘦竹两株松,瑟瑟翛翛韵且同。
抱节乍离新涧雪,盘根远别旧林风。
岁寒相倚无尘地,荫影分明有月中。
更待阳和信催促,碧梢青杪看凌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栽的松竹在庭院的场景。三根纤细的竹子与两棵松树,彼此交相辉映,清风摇曳,似乎韵味相同。竹子刚刚从新涧的雪中离开,树根远离旧林的风声。寒冷的岁月中,它们相互依偎,静谧的地方,月光照耀下的影子十分清晰。更期待春天的阳光来临,碧绿的枝梢在空中高高翘起。

注释:

  • 三茎瘦竹: 指三根细长的竹子。
  • 瑟瑟翛翛: 形容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声音,表达一种清雅的韵味。
  • 抱节: 竹子因节间短而形成的节,象征高洁的品格。
  • 乍离: 刚刚离开。
  • 盘根: 指树木的根部。
  • 岁寒相倚: 寒冷的岁月里互相依偎。
  • 荫影: 树木投下的阴影。
  • 阳和: 春天温暖的阳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岁寒相倚”一语可联系到《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达了松竹在严冬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字道和,号恭甫,生于公元779年,卒于843年,属于初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有山水田园的题材,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齐己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他通过描绘松竹的坚韧和清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庭际新移松竹》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诗作。从开头的“三茎瘦竹两株松”可以看出,诗人通过简单的数字描绘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场景,竹子与松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庭院画面。诗中“瑟瑟翛翛韵且同”,不仅传达了自然的声音,更折射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变化。“抱节乍离新涧雪”描绘了竹子从新涧中抽离的瞬间,暗含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而“盘根远别旧林风”则表现了从旧环境到新环境的变迁。寒冷的岁月中,松竹彼此依偎,构建了一个无尘的宁静空间。

在结尾部分,“更待阳和信催促”令人期待,春天的阳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诗人期待着春天的来临,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美好的未来。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深厚,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感悟与情感交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茎瘦竹两株松: 描述庭院中的竹子与松树,表现其纤细与挺拔。
  2. 瑟瑟翛翛韵且同: 形容竹子与松树在微风中带来的和谐声韵,象征自然的韵律。
  3. 抱节乍离新涧雪: 表达竹子刚刚脱离冰雪覆盖的环境,暗含生命的生机。
  4. 盘根远别旧林风: 松竹的根部扎入新土,与旧环境隔离,象征着对新生活的追求。
  5. 岁寒相倚无尘地: 在寒冷的岁月中,两者相互依偎,创造出宁静无尘的生活。
  6. 荫影分明有月中: 月光下的影子清晰可见,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7. 更待阳和信催促: 期待春天的到来,象征新的希望。
  8. 碧梢青杪看凌空: 描绘春天到来时,竹子和松树的生机盎然,向上生长。

修辞手法:

  • 比喻: 比喻竹子与松树的相互依偎。
  • 拟人: 将竹子和松树赋予情感,表现它们的生命力。
  • 对仗: “岁寒相倚无尘地”与“荫影分明有月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与生命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竹: 象征坚韧和高洁的品格。
  • 月影: 表达宁静与清幽的氛围。
  • 阳光: 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子和松树各有多少根?

    • A. 一根竹子两棵松
    • B. 三根竹子两株松
    • C. 两根竹子三株松
  2. 诗中“岁寒相倚”是指什么?

    • A. 竹子依偎在一起
    • B. 松树在寒冷中生长
    • C. 松竹在严冬中相互支持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终南山》: 描绘山水之美与隐逸生活,重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饮酒》: 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

通过对齐己的《庭际新移松竹》的分析与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