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琴引》
时间: 2025-01-01 18:09: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琴引
作者: 齐己 〔唐代〕
挪吴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
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凤语翘梧桐。
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
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邻湘娥。
金风声尽熏风发,冷泛虚堂韵难歇。
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诗中的吴丝和楚竹暗示了乐器的精美,音乐在清风的吹拂下响彻云霄。夜深的时候,松风呼啸,诗人独坐窗前,梦中波澜起伏,愁绪缠绕难以散去。他似乎在怀疑自己是否住在湘娥的邻近,内心的愁苦无法释怀。随着金风的消逝,音乐的余韵仍然在空荡荡的堂中回响,诗人担心听得过多会让耳朵疲倦,然而,清音仍持续不断,似乎再也找不到知音。
注释
- 吴丝:指吴地特产的丝绸,用以比喻音乐的柔美。
- 楚竹:指楚地的竹子,象征乐器的精良。
- 宫商:指古代音乐的音阶,宫为主音,商为次音。
- 鸾鸣凤语:指华丽的音乐,鸾凤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
- 湘娥: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可能暗指心中所思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纯,号卧云,唐代诗人,以其山水诗和乐府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人内心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音乐文化密切相关,乐器的演奏和音乐的欣赏在唐代达到了高峰,诗人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诗歌鉴赏
《风琴引》是一首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乐器、音律和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孤寂的氛围。开头的“挪吴丝,雕楚竹”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细腻和优雅,紧接着的“宫商在素空”则将音乐的高远与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情节的发展,夜深人静的氛围让诗人感到愈加孤独,松风带来的寒意与梦境中的波动,映衬出内心的愁苦。诗中“愁魂傍枕不肯去”这一句,直白地表达了难以释怀的情感,显示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
最后,诗人对音乐的追求和对知音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尽管音乐依旧流淌,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却让人感到更加沉重。这种对美与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挪吴丝,雕楚竹”:描绘乐器的材质,暗示音乐的精美。
- “高托天风拂为曲”:音乐在清风中回荡,形象地表现了天籁之音。
- “一一宫商在素空”:清晰的音律在空中回响,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 “鸾鸣凤语翘梧桐”:用神鸟的鸣叫比喻音乐的美妙。
- “夜深天碧松风多”:描写夜晚的宁静与松风的清凉。
- “孤窗寒梦惊流波”:孤独的梦境被惊扰,暗示内心的不安。
- “愁魂傍枕不肯去”:直白地表达了心中的愁苦。
- “翻疑住处邻湘娥”:内心的疑惑与思念交织。
- “金风声尽熏风发”:音乐的余韵与清风的交融。
- “冷泛虚堂韵难歇”:空堂中的音韵难以停息,反映出孤独的情感。
- “常恐听多耳渐烦”:担心音乐的美好会让人厌倦。
- “清音不绝知音绝”:尽管音乐不断,知音却难寻,表现出孤独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鸾鸣凤语”将音乐比作神鸟的声音,增强了音乐的美感。
- 拟人:“愁魂傍枕”使愁苦有了生动的形象,增加情感的深度。
- 对仗:多处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诗歌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音乐:象征着美好与和谐。
- 松风:代表着孤独与清凉。
- 寒梦:寓意诗人的内心孤寂。
- 湘娥:象征思念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丝”主要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丝绸
C. 竹子
D. 风 -
诗中“愁魂傍枕不肯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期待
C. 孤独与愁苦
D. 忧伤 -
“金风声尽熏风发”中的“金风”指的是?
A. 夏风
B. 秋风
C. 冬风
D. 春风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写夜晚孤独心情的诗作。
- 《登高》:王勃的作品,表达离别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齐己的《风琴引》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均体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但齐己更侧重于音乐的表现,而李白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