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碧秋万顷,了无云翳侵。
远山醒病眼,澄水莹尘襟。
雁落浮寒渚,乌栖认旧林。
临流小盘薄,飞镜挂危岑。
白话文翻译:
整片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毫无云雾的侵袭。
远处的山峦清晰明亮,宛如刚刚从病中苏醒,清澈的水面映照着轻尘的衣襟。
大雁降落在寒冷的沙洲,乌鸦栖息在熟悉的老林中。
临近溪流的小盘子轻薄,宛如飞舞的镜子挂在高高的山尖上。
注释:
- 一碧秋万顷:形容秋天的天空辽阔而清澈。
- 了无云翳侵:没有云彩的遮蔽,天空显得更加明亮。
- 远山醒病眼:远山看起来如同从病中醒来,形容山的清晰和生动。
- 澄水莹尘襟:水面清澈,映出轻微的尘埃,象征着宁静和清明。
- 雁落浮寒渚:大雁降落在寒冷的沙洲上,描绘了秋天的气息。
- 乌栖认旧林:乌鸦栖息在熟悉的树林中,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依恋。
- 临流小盘薄:近水的小盘子轻薄,形象生动,仿佛在水面上漂浮。
- 飞镜挂危岑:比喻在高山上,如同一面飞翔的镜子,增加了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和宁静的心境。
诗歌鉴赏:
《晚眺》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透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一碧秋万顷,了无云翳侵”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清澈的天空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的开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明朗。接下来的“远山醒病眼”则通过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远山也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展现了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在“雁落浮寒渚,乌栖认旧林”中,诗人通过描绘大雁与乌鸦的生活场景,传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依恋。寒雁的降落和乌鸦的栖息,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归属感,生动地描绘了动物与自然环境的亲密关系。
最后两句“临流小盘薄,飞镜挂危岑”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水面与高山之间的微妙关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飞镜”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水面如镜的平静和清澈,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不仅在视觉上呈现出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在情感上引发读者对生命、自然与和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碧秋万顷:描绘开阔的秋天天空,给人以辽阔的感觉。
- 了无云翳侵:强调天空的清澈,给人以舒畅的感受。
- 远山醒病眼:远山的清晰如同复苏的生命,带来生机。
- 澄水莹尘襟:清水反射出的细微尘埃,象征着宁静。
- 雁落浮寒渚:大雁的降落增添了秋天的气息。
- 乌栖认旧林:乌鸦对旧林的依恋,表现出自然的亲切感。
- 临流小盘薄:形容小盘子轻盈地漂浮在水面上,生动形象。
- 飞镜挂危岑:比喻水面如镜,挂在高山上,增强了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镜”比喻水面清澈。
- 拟人:如“远山醒病眼”,使山显得生动。
- 对仗:如“雁落浮寒渚,乌栖认旧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 天空:象征着辽阔与自由。
- 远山:代表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
- 水面:象征着宁静与清澈。
- 大雁与乌鸦:象征着生活的归属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镜”指什么? A. 照镜子
B. 水面
C. 玻璃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 B. 水面
- C. 秋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卫宗武的《晚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寂静与思考,而卫宗武则更显生动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的艺术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