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

时间: 2025-01-19 18:06:05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白话文翻译

长安的边关只剩东边的井水,城池在北方的星辰下耸立。
人们共同歌唱着太平的日子,享受着建寅年春天的乐趣。
雪已融化,青山上的树木显露出来,冰层也在黑水的岸边开裂。
草地上迎来了金色的骏马,花丛中陪伴着玉楼中的人。
鸿雁成群飞翔,莺鸟的歌声频频传来。
何时我才能得到升迁,回到柳条新绿的地方?

注释

  • 关戍:边关的哨所。
  • 咸歌:大家齐声歌唱。
  • 建寅:指农历的正月,春天的开始。
  • 金埒马:指金色的马,象征富贵。
  • 玉楼:高楼,象征繁华的生活。
  • 鸿渐:鸿雁,象征远方和归来。
  • 莺歌:指黄莺的歌声,春天的象征。
  • 荣擢:指升迁、被提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并称。其诗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意境幽深。

创作背景
《长安早春》创作于初春时节,正值政治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个人前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长安早春》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唐代长安的繁华与安宁。诗的开头,孟浩然以“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引入,展现出一种边关肃穆的景象,与后面的春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对比不仅加强了春天的生机,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雪融、冰裂、草迎马、花伴人,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诗句中的“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尤为生动,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最后,诗人以“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融入了个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与个人前途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描绘长安城的边界与城池,暗示出边关的安宁与稳定。
  •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表达了人们在春天的共同欢歌,象征着国家的太平与人民的幸福。
  •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描绘春天的来临,雪融水开,万物复苏的生机。
  •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色与繁华的人生。
  •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鸿雁飞翔,莺鸟歌唱,春天的声音与气息充盈四周。
  •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升迁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展现了和谐之美。
  • 拟人:如“莺歌听欲频”,赋予了莺鸟人性化的情感。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理想结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安的春天,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前途的思考,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黑水:代表着深邃与安宁。
  • :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美好的生活与繁荣。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成了春天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雪尽青山树”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2. “何当遂荣擢”中的“荣擢”指的是什么?
    A. 旅行
    B. 升迁
    C. 结婚
    D. 学习

  3. 诗中提到的“金埒马”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努力
    D. 自由

答案

  1. C. 春季
  2. B. 升迁
  3. A. 财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草木生长的意象,表达别离的情感。

诗词对比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盛唐诗人,他们的作品都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孟浩然的诗更为直接朴素,王维则常用隐喻和象征,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两者在风格上互为映衬,共同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表现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