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径自明月,谁能此婆娑。床头易未了,如此良夜何。
白话文翻译:
这一条小路只映着明亮的月光,谁能在这月下轻舞呢?床头的事情还未了结,如此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
注释:
- 一径:指一条小路。
- 自:自从,表示状态。
- 明月:明亮的月亮。
- 婆娑:形容轻盈的舞姿,通常与月光下的舞蹈相关。
- 床头:床的头部,这里可能指代生活中的琐事。
- 易未了:容易的事情尚未结束。
- 良夜:美好的夜晚。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的典故,但“明月”与“良夜”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宁静和美好的时光,常用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官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可能是诗人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宁静,思考人生与时间的流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感受。起首一句“一径自明月”,描绘了夜晚月光照耀的小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谁能此婆娑”引发思考,诗人似乎在问,谁能在这样的月光下轻舞?这不仅是对夜晚景色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在“床头易未了”中,诗人将生活中琐碎的事情与美好夜晚相对比,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感慨。最后一句“如此良夜何”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珍惜与无法把握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月亮、床头等元素,形成了一种对比,既有对宁静夜晚的欣赏,又有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展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径自明月:描绘了一条小路在月光下的清晰景象,暗示着一种孤独的美。
- 谁能此婆娑:表达对轻舞的人们的思考,暗示在这样的夜晚,舞动的身影是多么美好而少见。
- 床头易未了:生活的琐事有所牵绊,尽管夜色如此迷人,内心却难以安宁。
- 如此良夜何:感叹在如此美好的夜晚,自己却没有合适的方式去享受它,暗藏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喻为一种清澈的象征,代表了美好的事物。
- 拟人:在“婆娑”中,赋予舞姿以生命,使其显得灵动。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着孤独与宁静的主题展开,通过描绘美好的夜晚与生活琐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 小路:代表着人生的旅途,虽美好却常常孤独。
- 床头:生活的琐事,象征着人们在美好时光中无法摆脱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好
C. 生活琐事
D. 时间流逝 -
诗人在“床头易未了”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无奈
C. 忧愁
D. 愤怒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活的庆祝
B.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方岳的这首诗在情感上更显孤独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思乡情怀。两首诗都利用月亮作为重要意象,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展示了不同的诗人个性与背景。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大典》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