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丧乱悠悠过纪。白骨从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以时整理。复子明辟致仕。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经历了长久的动乱,满地的白骨横陈万里。可怜的百姓无处依靠。我打算在这个时机整顿国家,让子孙明理,恢复治理。
注释:
- 丧乱:指国家的动乱、失序。
-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
- 白骨:指战争后死去的士兵尸骨,象征着战争的惨烈。
- 哀哀下民:指可怜的百姓,形容他们的无助。
- 靡恃:没有依靠。
- 吾将以时整理:我将借这个时机进行整顿。
- 复子明辟致仕:让后代明白道理,恢复治理。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反映了曹丕对于国家治理的忧虑和责任感。诗中提到的“白骨”是战争的直接结果,体现了战乱的惨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开国皇帝,文学家,擅长诗、文、赋。他的诗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动乱时期写成,反映了曹丕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表达了他希望整顿国家、恢复秩序的决心。
诗歌鉴赏:
《令诗》以其深沉的悲悯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曹丕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从“丧乱悠悠过纪”开篇,诗人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惨烈的历史画面,令人感受到战争的无情与时间的漫长。接下来的“白骨从横万里”,更是形象地描绘出战后惨状,令人心生怜悯。
诗中提到的“哀哀下民靡恃”,不仅道出了百姓的苦楚,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曹丕并不只是一个统治者,他更是一个有着深厚人文关怀的诗人。最后的“吾将以时整理”,表达了他希望在动荡的历史中找到出路、恢复社会秩序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深层的历史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丧乱悠悠过纪”:描绘了长时间的战乱,暗示国家的动荡。
- “白骨从横万里”:战争的惨烈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哀哀下民靡恃”:百姓的无助,传达出诗人对民生的忧虑。
- “吾将以时整理”:表达出对国家治理的决心。
- “复子明辟致仕”:希望后代明理,恢复治理。
修辞手法:
- 对偶: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夸张:通过“白骨从横万里”强调战争的惨烈。
- 反复:重复“下民靡恃”加深对人民困境的同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未来恢复治理的希望,反映了诗人的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骨:象征战争的惨烈和死亡,反映出历史的悲痛。
- 下民:代表普通百姓,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骨”象征什么? A. 繁荣
B. 战争的惨烈
C. 和平 -
“吾将以时整理”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意图? A. 逃避责任
B. 恢复治理
C. 增加战争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曹丕的《令诗》同样表现了战乱对百姓的影响,但杜甫的诗歌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无奈与忧伤,而曹丕则显得更具决心和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曹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