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不出院僧》

时间: 2025-01-06 04:11:16

禅空心已寂,世路任多岐。

到院客长见,闭关人不知。

寺喧听讲绝,厨远送斋迟。

墙外洛阳道,东西无尽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马寺不出院僧
作者: 许浑 〔唐代〕

禅空心已寂,世路任多岐。
到院客长见,闭关人不知。
寺喧听讲绝,厨远送斋迟。
墙外洛阳道,东西无尽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思考。诗人内心已经平静,心中没有杂念,对世俗的纷扰也无所谓。寺院里常常有客人来访,但那些闭门不出的僧人却在外面无从得知。寺院的喧嚣声听不到讲经的声音,远处的厨房送来的斋饭也显得迟缓。墙外的洛阳大道上,东西两边似乎无穷无尽。


注释:

  • 禅空:佛教中指一种空灵寂静的状态。
  • 世路任多岐:世间的道路多而复杂。
  • 到院客长见:来到寺院的客人多。
  • 闭关:指的是僧人闭门修行,不与世人接触。
  • :佛教中的斋饭。
  • 墙外洛阳道:指的是通往洛阳的道路,象征着世俗繁华与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活跃于晚唐。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佛教题材为主,颇具禅意。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在白马寺的修行生活中,反映了他对寺庙生活的思考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中隐喻了修行者与世俗的割裂,同时也表现了对外界事物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白马寺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诗人在开篇以“禅空心已寂”揭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暗示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和无所畏惧。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寺院的日常生活,虽然有客人来访,但闭门的僧人却与世隔绝,无法得知外界的变化,这种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宁静的对比。

“寺喧听讲绝,厨远送斋迟”,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寺院的生活节奏与外界的不同。寺庙的喧哗与纷扰与平静的讲经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墙外洛阳道,东西无尽时”则引发人们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洛阳道象征着无尽的世俗生活,而闭关的僧人却无法触及这一切,表现出一种脱离世俗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佛教哲理的理解与体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空心已寂:表明内心已经达到一种空灵的状态,心如止水。
  • 世路任多岐:外面的世界复杂多变,诗人对此无动于衷。
  • 到院客长见:描绘寺院里访客常常光临,显示寺院的热闹。
  • 闭关人不知:闭门修行的人对外界的事物一无所知,强调他们的孤立。
  • 寺喧听讲绝:寺院的喧闹声中听不到讲经的声音,暗示内心的宁静。
  • 厨远送斋迟:厨房送来的斋饭显得迟缓,反映生活的悠闲。
  • 墙外洛阳道:墙外的道路延伸无尽,象征着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到院客长见,闭关人不知”,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生活比作多岐的道路,形象生动。
  • 意象:用“墙外洛阳道”展现外界的繁华与孤独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外界喧嚣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唐代士人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 :象征宁静的修行场所。
  • 洛阳道:象征世俗的繁华与复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禅意: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心修养与世俗生活的深刻理解。
  • 道路:象征人生的选择与方向,暗示修行者的孤独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禅空心已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愁
    B. 宁静
    C. 激动

  2. “墙外洛阳道,东西无尽时”中洛阳道象征什么? A. 内心的平静
    B. 世俗生活的繁华
    C. 寺院的宁静

  3. 诗人对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渴望参与
    B. 无动于衷
    C. 感到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同样表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 《庐山谣》:王维的诗作,探讨山水与修行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白马寺不出院僧》《登高》:两者都反映了对孤独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但《登高》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