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虞将军(一作伤河东虞押衙)》
时间: 2025-01-19 12:2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虞将军(一作伤河东虞押衙)
作者:许浑 〔唐代〕
白首从军未有名,
近将孤剑到江城。
巴童戍久能番语,
胡马调多解汉行。
对雪夜穷黄石略,
望云秋计黑山程。
可怜身死家犹远,
汴水东流无哭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年长的将军在军旅生涯中的孤独与无奈。他白头发苍苍,却未曾在战场上赢得名声,即将孤身一人带着剑到达江城。长时间驻守边疆的巴人孩子们能说一些外族的语言,而胡地的马儿也能适应汉人的行军方式。在雪夜里,他感到无处可去,仿佛在黄石山上迷失了方向;而望向秋天的云朵,他又感到前途渺茫,似乎黑山的路途漫长而艰难。可悲的是,虽然身死他乡,但他的家依然遥远,汴水东流却没有人来为他哭泣。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首:形容年纪已大。
- 从军:指参军,投身于军队。
- 孤剑:形容孤独的武器,隐喻孤独的将军。
- 巴童:指巴地的孩子,可能是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 番语:外族语言。
- 胡马: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马。
- 黄石:地名,可能指黄石山,意指险恶的环境。
- 汴水:指汴河,象征故乡。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白首从军”反映了古代士兵的艰辛与牺牲精神。
- “汴水东流”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无法回归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约788年-约865年),字子渊,唐代诗人,号浑天子,出身于书香门第。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英雄和边塞生活为主题,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将士的同情。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事频繁的时期,许浑以将军的视角,反映了士兵在战斗中的孤独与无助,表达了对他们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伤虞将军》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思索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一位年长将军的境遇,深刻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孤独和无奈。诗的开头以“白首从军未有名”引入,迅速强调了这位将军的年纪和无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接着,诗人通过“近将孤剑到江城”展现了将军的孤独与无助,似乎在暗示他即将面对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边疆的生活,巴童会说外族语言,胡马也能适应汉人的行军方式,这反映了将军在异乡的孤立无援。而“对雪夜穷黄石略,望云秋计黑山程”则进一步突显出将军在极端环境下的迷茫,既感受到自然的严酷,也隐喻着他对未来的无望。
最后两句“可怜身死家犹远,汴水东流无哭声”则是全诗的高潮,深切表达了将军在外战死的凄凉,虽然身死异乡,但故乡的亲人却无从得知,令人痛心。这种情感的传递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悲惨与无情,也让人深思人生命运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首从军未有名:年老的将军在军中作战,却没有赢得应有的声誉。
- 近将孤剑到江城:即将孤身带着剑来到江城,暗示孤独与无助。
- 巴童戍久能番语:在边境驻守的巴人孩子们久而久之会说外族语言。
- 胡马调多解汉行:胡地的马儿也能适应汉人的行军方式,体现了文化的碰撞。
- 对雪夜穷黄石略:在雪夜中,面对黄石山的险恶环境,感到无处可去。
- 望云秋计黑山程:仰望秋天的云彩,感到前途渺茫,黑山的路途遥远而艰辛。
- 可怜身死家犹远:可怜的是即使死在他乡,家依然遥远。
- 汴水东流无哭声:汴水东流,却没有人为他哭泣,表达了身死无归的悲哀。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军的孤独与巴童的语言能力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其孤立。
- 意象:使用“雪夜”、“黑山”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凄冷、迷茫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边疆将军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战争中士兵命运的关怀与同情,同时传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首:象征年老与经历。
- 孤剑:代表孤独与无助。
- 雪夜:象征困境与寒冷。
- 黑山:象征前途的艰难与险恶。
- 汴水: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首从军”的意思是: a) 年轻的士兵
b) 年老的将军
c) 远方的故乡 -
“可怜身死家犹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孤独的无奈
c) 对家乡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汴水”象征着: a) 生命的流逝
b) 对故乡的思念
c) 血腥的战争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凉州词》(王之涣)
诗词对比: 将许浑的《伤虞将军》与王之涣的《凉州词》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生活与士兵的悲壮,但《伤虞将军》更加侧重于个体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而《凉州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