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鱼思别处士归有怀(一作南亭送张祜) 作者:许浑 〔唐代〕
宴罢众宾散,长歌携一卮。
溪亭相送远,山郭独归迟。
风槛夕云散,月轩寒露滋。
病来双鬓白,不是旧离时。
白话文翻译:
宴会结束,宾客纷纷散去,我独自一人高歌,手中却只捧着一杯酒。
在溪边的小亭子里送你远行,山外的郭城我却独自归来迟。
微风吹拂,晚云渐渐散去,明月高悬,寒露滋润了我的心田。
我已病重,双鬓白发,不再是昔日离别的模样。
注释:
- 宴罢:宴席结束。
- 众宾散:众多宾客纷纷离去。
- 长歌携一卮:高歌一曲,手中只捧着一杯酒。
- 溪亭:指溪边的小亭子。
- 山郭:指山外的城郭。
- 风槛:风吹拂的栏杆。
- 夕云散:傍晚时分的云彩散去。
- 月轩:月光照耀的窗前。
- 寒露滋:寒露润泽着大地。
- 病来双鬓白:因疾病而鬓发渐白。
- 不是旧离时:与往日离别的情景不同。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字子渊,号道子,曾任职于朝廷,后归隐山林。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张祜之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背景是唐代盛行的文人交往中,送别时的酒宴文化,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深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宴会的场景引入,开篇“宴罢众宾散”直截了当地描绘了离别的氛围,展示出一种热闹的结束与孤独的开始。接着,诗人以“长歌携一卮”的形象,传达出一种不舍和怀念。诗的中间部分“溪亭相送远,山郭独归迟”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送别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随着“风槛夕云散,月轩寒露滋”的描写,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感受,夕阳西下的景象与寒露的清凉,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以“病来双鬓白”收尾,突显出诗人在时光更迭中渐渐老去的无奈与伤感,留下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宴罢众宾散:宴席结束,朋友们纷纷离去,氛围由热闹变得冷清。
- 长歌携一卮:我高歌一曲,却只有一杯酒陪伴,表现出孤独感。
- 溪亭相送远:在溪边的小亭子里送你远行,突显送别的情景。
- 山郭独归迟:我独自返回山外的郭城,表达出一种不舍。
- 风槛夕云散:微风吹拂,晚霞渐渐消散,时间的流逝感加重。
- 月轩寒露滋:明月高悬,寒露润泽,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病来双鬓白:因病而白发渐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 不是旧离时:离别的心情与往日不同,感叹时光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变迁比作自然现象,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溪亭相送远,山郭独归迟”,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寒露”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岁月的感叹,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人际关系和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宴席:象征着人际交往与友谊。
- 溪亭:象征着幽静与思念。
- 月: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寒露: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宴罢众宾散”中的“宾”指的是? A. 客人 B. 主人 C. 朋友 D. 食物
- “病来双鬓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年轻 B. 疲惫 C. 老去 D. 快乐
- 诗中提到的“溪亭”是指? A. 河流 B. 小亭子 C. 山 D. 城市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by 李白
- 《送别》by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其风格更加豪放,情感更加激昂。
- 王之涣的《送别》则通过优美的景色描绘,传达出离别的愁绪,风格更为婉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
以上是对《送鱼思别处士归有怀》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