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茅山高拾遗》

时间: 2025-01-04 07:14:34

谏猎归来绮季歌,大茅峰影满秋波。

山斋留客扫红叶,

野艇送僧披绿莎。

长覆旧图棋势尽,遍添新品药名多。

云中黄鹄日千里,自宿自飞无网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茅山高拾遗
作者:许浑

谏猎归来绮季歌,大茅峰影满秋波。
山斋留客扫红叶,野艇送僧披绿莎。
长覆旧图棋势尽,遍添新品药名多。
云中黄鹄日千里,自宿自飞无网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秋季归来后的情景。他在狩猎归来时,唱着华丽的歌声,大茅山的影子映在秋水之中。山中的书斋留住了客人,一起扫落的红叶;而小船则送走了和尚,和尚的身上披着绿草。棋局上的旧图已然被覆盖,新的药名不断增添。空中飞翔的黄鹄,悠然自得,飞向千里之外,自在地飞翔,不受任何网罗的束缚。


注释:

  • 谏猎:指劝谏猎人,这是诗人对狩猎的反思。
  • 绮季歌:绮丽的季节的歌,暗指秋天的美好。
  • 大茅峰:指茅山的高峰,象征着高远和壮丽。
  • 山斋:山中的书斋,表示隐逸的生活。
  • 扫红叶:扫落下来的红叶,象征着秋天的景色。
  • 野艇:指小船,通常在野外行驶。
  • 披绿莎:和尚披着绿草,描绘出一种自然的状态。
  • 旧图棋势尽:棋局已经结束,象征着旧事已了。
  • 新品药名多:新名的药物不断增加,暗示着新的知识和发现。
  • 云中黄鹄:黄鹄是一种鸟,象征着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约790年-835年),唐代诗人,字子文,号雅望,生于今陕西省。许浑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赠茅山高拾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茅山的生活体验与对自然的感悟。此时的社会动荡与诗人的隐逸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四句之间各有其独特的意象与情感。诗的开头通过“谏猎归来绮季歌”描绘了一个狩猎归来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大茅峰的影子映在秋波中,给人以深刻的自然美感,突出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山斋的宁静与清雅,客人与和尚在自然中和谐相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尤其是“扫红叶”与“披绿莎”的描写,充满了秋天的气息,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哲理的思考,棋局的结束与新药名的增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知识的积累。黄鹄的飞翔则是对自由的一种追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我解放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理解,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这种情感在唐诗中尤为常见,许浑的作品也因此而显得尤为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谏猎归来绮季歌:劝谏狩猎归来,唱着华丽的歌,表现了一种归来的喜悦。
  2. 大茅峰影满秋波:高峰的影子倒映在秋水中,描绘出优美的山水画面。
  3. 山斋留客扫红叶:书斋中留住了客人,一起扫落的红叶,体现出静谧与友谊。
  4. 野艇送僧披绿莎:小船送走和尚,和尚身披绿草,展现出自然与和谐。
  5. 长覆旧图棋势尽:棋局已结束,旧事已了,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6. 遍添新品药名多:新的药名不断增加,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探索。
  7. 云中黄鹄日千里:黄鹄在空中自由飞翔,象征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8. 自宿自飞无网罗:它自宿自飞,没有任何束缚,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鹄比作自由的象征,突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拟人:表现和尚与自然的和谐,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隐逸生活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茅峰:象征高远、壮丽的自然景色。
  • 秋波:秋天的水面,象征宁静与幽远。
  • 红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诗意。
  • 绿莎: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 黄鹄:自由与无拘束的象征,体现了诗人的理想。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药物
    B. 山中的书斋
    C. 一种乐器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崇尚与向往
    C. 恐惧

  3. “云中黄鹄”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约定
    C.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比较,二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静谧,而许浑则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许浑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