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萧太傅几罹祸,
讼石中书又纳忠。
岂可朝无宗室老,不知家有国师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雪萧太傅经历了几次灾难,讼石中书又对忠臣表示了纳贺。难道朝廷中就没有宗室的老者吗?竟然不知自家还有国师这样的人。
注释:
- 雪萧:太傅的名字,指代的可能是历史人物。
- 罹祸:遭遇灾祸。
- 讼石中书:指的是一个名叫石中的书生,可能是指在法庭上进行辩护或诉讼的人。
- 纳忠:接受忠诚的建议或忠臣的意见。
- 朝无宗室老:朝廷中没有年长的宗室。
- 国师公:指国家的高师,通常是有学问的人,重要的顾问或导师。
典故解析:
“太傅”是古代官职,负责教育皇子、辅佐君主。“国师”则是指国家的老师或顾问,通常具备极高的学问和地位。诗中提到的“宗室老”则是指皇族中的年长者,表明在朝廷中缺乏经验丰富的顾问,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翚,号耕云,南宋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兼具豪迈与细腻,常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当时政治生态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太傅和中书的描绘,展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诗中提到的“雪萧太傅”与“讼石中书”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遭遇反映了权力中心的动荡与无常。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也暗含对朝廷中缺乏资深宗室老者的批判,强调了经验与智慧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言辞凝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对比太傅的遭遇与朝廷的无知,诗人揭示了领导者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盲目和缺乏远见。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忠臣的敬仰,也有对当政者的失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萧太傅几罹祸:太傅经历了几次灾祸,暗示其身处险境。
- 讼石中书又纳忠:中书(指中书省)对忠臣的信任与重视,反映朝廷内的复杂关系。
- 岂可朝无宗室老:质疑朝廷中缺乏年长的宗室,暗示缺乏智慧和经验。
- 不知家有国师公:强调国师的价值,暗示当权者未能识破身边的宝贵资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律动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质疑的力度,表现了诗人的不满与忧虑。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孤独与冷清,反映了太傅的困境。
- 太傅:象征着忠诚与责任。
- 宗室老:代表着传统与智慧的缺失。
- 国师:象征着知识与引导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雪萧太傅几罹祸”中的“罹”字意思是: A. 遇到
B. 离开
C. 知道
D. 失去 -
“岂可朝无宗室老”反映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赞美
B. 质疑
C. 快乐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国师公”指的是: A. 一位普通学者
B. 国家重要的顾问
C. 一位商人
D. 农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安石《梅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渴望和对忠臣的赞美。
- 王安石的《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刘克庄的诗意在情感上有某种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刘克庄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