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户户薪充纩,家家炉作床。悬知火明暗,是系体炎凉。为俗陋至此,斯民真可伤。诏条先劝课,王政本耕桑。
白话文翻译:
每家每户都用木柴取暖,每个家庭都把炉子当作床。可以预见火的明亮与暗淡,这关系到身体的温暖与寒冷。因为习俗如此简陋,这些百姓真是令人同情。朝廷的诏令首先鼓励耕作,因为农业是国家政策的基础。
注释:
- 薪充纩:用木柴取暖。
- 炉作床:把炉子当作床,形容取暖的依赖。
- 悬知:预见。
- 火明暗:火的明亮与暗淡,比喻温暖与寒冷。
- 体炎凉:身体的温暖与寒冷。
- 为俗陋至此:因为习俗如此简陋。
- 斯民真可伤:这些百姓真是令人同情。
- 诏条:朝廷的诏令。
- 劝课:鼓励耕作。
- 王政本耕桑:国家政策的基础是农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农村的贫困状况和对农业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观察到农村贫困和取暖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政策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对国家政策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宋代农村的贫困和简陋。诗中“户户薪充纩,家家炉作床”描绘了农民取暖的艰难,而“悬知火明暗,是系体炎凉”则进一步强调了火的温暖对农民生活的重要性。后两句“为俗陋至此,斯民真可伤”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最后两句“诏条先劝课,王政本耕桑”则体现了对农业政策的关注,认为农业是国家政策的基础,应该得到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怀和对国家政策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户户薪充纩,家家炉作床”:描绘了农村每家每户都依赖木柴取暖,把炉子当作床的情景,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简陋。
- “悬知火明暗,是系体炎凉”:通过火的明亮与暗淡,比喻身体的温暖与寒冷,强调了火的温暖对农民生活的重要性。
- “为俗陋至此,斯民真可伤”:表达了对农民因习俗简陋而生活艰难的同情。
- “诏条先劝课,王政本耕桑”:体现了对农业政策的关注,认为农业是国家政策的基础,应该得到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火的明亮与暗淡比喻身体的温暖与寒冷。
- 对仗:诗中“户户”与“家家”,“火明暗”与“体炎凉”等词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映农村的贫困和简陋,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政策的关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诗人呼吁社会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重视农业的发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薪充纩:木柴取暖的意象,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简陋。
- 炉作床:把炉子当作床的意象,强调了取暖的依赖。
- 火明暗:火的明亮与暗淡,比喻身体的温暖与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户户薪充纩”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A. 农民耕作 B. 农民取暖 C. 农民吃饭 D. 农民睡觉 答案:B
-
诗中“悬知火明暗,是系体炎凉”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诏条先劝课,王政本耕桑”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农业不重要 B. 农业很重要 C. 商业很重要 D. 工业很重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乡村四月》(翁卷):描绘了农村四月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 《悯农》(李绅):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农业的重视。
诗词对比:
- 《乡村四月》与《二十八日雪二十九日未已赋诗凡五首》:前者描绘了农村的繁忙景象,后者反映了农村的贫困和简陋,两者都体现了对农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对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选注。
- 《宋代诗歌史》(张毅):全面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