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

时间: 2024-12-31 17:00:54

风清胜夏暑,月薄借秋光。

坐觉还神观,心期隔帝乡。

满阶蛩送感,何许笛飞凉。

盘礴俄成久,轩然睡倚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月 赵蕃 〔宋代〕

风清胜夏暑,月薄借秋光。 坐觉还神观,心期隔帝乡。 满阶蛩送感,何许笛飞凉。 盘礴俄成久,轩然睡倚墙。

白话文翻译:

风儿清爽,胜过了夏天的炎热,月光微弱,借来了秋天的光芒。 坐着感觉回到了神观,心中期待却隔着帝乡。 满阶的蟋蟀传递着感慨,何处传来的笛声带着凉意。 盘腿坐久了,突然站起来,靠着墙睡着了。

注释:

  • 风清胜夏暑:形容风非常清爽,比夏天的炎热更让人感到舒适。
  • 月薄借秋光:月光微弱,仿佛借来了秋天的光芒。
  • 坐觉还神观:坐着时感觉回到了神观(古代道观)。
  • 心期隔帝乡:心中期待的地方与帝乡(指京城)相隔遥远。
  • 满阶蛩送感:满地的蟋蟀传递着感慨。
  • 何许笛飞凉:何处传来的笛声带着凉意。
  • 盘礴俄成久:盘腿坐久了。
  • 轩然睡倚墙:突然站起来,靠着墙睡着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夜,作者感受到风的清爽和月光的微弱,从而引发了对远方和内心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风、月、蟋蟀和笛声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和内心的期待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月、蟋蟀和笛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风清胜夏暑”一句,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秋风的清爽,给人以舒适之感。“月薄借秋光”则进一步以月光为媒介,引入了秋夜的静谧与神秘。后两句通过对蟋蟀和笛声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远方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清胜夏暑”:通过对比,强调了秋风的清爽,胜过了夏天的炎热。
  • “月薄借秋光”:月光微弱,仿佛借来了秋天的光芒,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坐觉还神观”:坐着时感觉回到了神观,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 “心期隔帝乡”:心中期待的地方与帝乡相隔遥远,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
  • “满阶蛩送感”:满地的蟋蟀传递着感慨,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何许笛飞凉”:何处传来的笛声带着凉意,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盘礴俄成久”:盘腿坐久了,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轩然睡倚墙”:突然站起来,靠着墙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的疲惫和放松。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风清胜夏暑”,通过对比突出了秋风的清爽。
  • 拟人:如“月薄借秋光”,将月光拟人化,赋予了它借光的动作。
  • 对仗:如“坐觉还神观,心期隔帝乡”,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风:清爽,胜过夏暑,给人以舒适之感。
  • 月:微弱,借来秋光,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蟋蟀:传递感慨,增添情感色彩。
  • 笛声:带着凉意,增添神秘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清胜夏暑”一句,通过什么手法突出了秋风的清爽? A. 对比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月薄借秋光”中的“借”字,赋予了月光什么动作? A. 照射 B. 借光 C. 反射 D. 传递

  3. 诗中“心期隔帝乡”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 B. 远方 C. 神观 D. 帝乡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赵蕃《对月》:两者都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和内心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赵蕃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