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月方闵雨忽大风雨三日未止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21: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五月方闵雨忽大风雨三日未止二首 其二
——陆游
五月昼晦天欲雨,街中人面不相睹。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一雨三日姑可休,龙其玩珠归故湫。
千里连云庆多稼,牲肥酒香作秋社。
白话文翻译:
五月的白昼暗淡得像要下雨,街上人们的脸庞彼此看不见。
风声震撼山峦,翻起怒涛,雨点飞空,如强弩射出。
一场雨下了三天,姑且可以停歇,龙(神)在玩珠子,归往故乡的水潭。
千里的云层连绵,庆贺着丰收的稻谷,牲畜肥壮,酒香四溢,仿佛已经进入秋社的节日。
注释:
- 五月:指农历五月,通常是夏季的开始。
- 昼晦:白天阴暗,形容天气即将下雨。
- 撼山:形容风势强劲,能使山都颤动。
- 怒涛:形容大海或河流的波涛汹涌。
- 飞空:指雨点如同箭矢般飞落下来。
- 姑可休:姑且可以停止,表示对雨停的期待。
- 龙:此处指水神,古代传说中龙与水有关。
- 珠:比喻水滴,形容水珠如同珠宝般美丽。
- 故湫:故乡的水潭。
- 千里连云:形容雨云覆盖的广阔天地。
- 社:指农社,古代的祭祀活动,象征丰收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浑厚而质朴,以写景抒情和豪放悲壮著称,常表达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时期,正值南宋与金朝对峙的动荡岁月。诗中通过描绘夏季暴雨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丰收的期待,也隐含着对社会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夏五月方闵雨忽大风雨三日未止二首 其二》是一首生动描绘夏季雨景的古诗,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活的气息。首联“五月昼晦天欲雨,街中人面不相睹”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似乎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风声撼山翻怒涛”,更是将风雨的威力渲染得淋漓尽致,犹如涛声阵阵,令人感到震撼。
而“雨点飞空射强弩”则生动地比喻了雨点的猛烈,仿佛是强弩发射而出,增强了气氛的紧迫感。第三联“一雨三日姑可休”抒发了对雨停的期待,诗人以“姑可休”的口吻,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渴望,仿佛在等待着雨过天晴的那一刻。末尾的“千里连云庆多稼,牲肥酒香作秋社”则展现了一幅丰收的美好图景,表达了人们对粮食丰收的期待和庆贺,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昼晦天欲雨”:描绘了五月的天气,暗示即将来临的暴雨。
- “街中人面不相睹”:说明因天气恶劣,行人之间互不相识,渲染了阴沉的氛围。
- “风声撼山翻怒涛”:风声强劲,仿佛能撼动山峦,波涛汹涌,表现自然的力量。
- “雨点飞空射强弩”:雨点如弩箭般飞落,比喻雨势猛烈。
- “一雨三日姑可休”:一场雨下了三天,表示对雨停止的期待。
- “龙其玩珠归故湫”:龙在玩珠子,象征水的灵动,暗示水的归属。
- “千里连云庆多稼”:千里的云层覆盖,预示着丰收的稻谷。
- “牲肥酒香作秋社”:牲畜肥壮,酒香四溢,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点比作强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雨的力度。
- 拟人:将龙拟人化,增加了诗的趣味性与生动感。
- 对仗:如“风声撼山,雨点飞空”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暴雨的来临与丰收的期盼,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月:象征夏季的开始,农忙季节。
- 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丰收的希望。
- 龙:象征水的神秘与灵动,与自然息息相关。
- 云:象征着天气变化与丰收的预兆。
- 酒香:象征着丰收后的欢乐与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人通过“风声撼山翻怒涛”来描绘什么?
- A) 风的温柔
- B) 风的强劲
- C) 风的平静
- D) 风的轻柔
-
“龙其玩珠”中的“龙”象征什么?
- A) 火
- B) 风
- C) 水
- D) 土
答案:
- B) 夏季
- B) 风的强劲
- C) 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陆游的《夏五月方闵雨》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陆游更侧重于雨的力量与丰收的期待,而杜甫则关注战乱带来的忧愁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诗人的情感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