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剪叶霜风劲,关门谢远游。
深村梅映雪,前浦水明楼。
蜜熟蜂衙放,膻残蚁阵收。
地炉无兽炭,炙背补衣裘。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霜风中剪下了树叶,关上门窗告别远方的游玩。
深山的村庄里梅花映衬着白雪,前面的河流旁明亮的楼宇。
蜜蜂在花蜜成熟后飞舞,残留的蚂蚁阵则收回窝里。
地炉旁没有兽皮取暖的炭火,烤背的火焰只能补充衣服的温暖。
注释:
- 剪叶:剪下树叶,表明秋冬季节的来临。
- 霜风劲:寒冷的霜风大作,体现了季节的严寒。
- 谢远游:告别远游,表示隐居生活的态度。
- 深村梅映雪:深山的村庄中梅花在白雪中显得格外美丽。
- 前浦水明楼:前面的水中映照出明亮的楼房。
- 蜜熟:蜜蜂在花蜜成熟后飞舞,象征丰收。
- 蜂衙:蜜蜂的巢穴或群体。
- 膻残:指肉类残留的气味。
- 蚁阵:蚂蚁的群体。
- 地炉:地面上的炉子,通常用于取暖。
- 无兽炭:没有用动物毛皮制成的炭火。
- 炙背:在火上烤,指取暖。
典故解析:
本诗并不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它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意境在中国文学中常见,表现出一种隐士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多次动荡,曾多次出征,心系国家命运。陆游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婉约,尤其以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描写闻名。
创作背景:
《闲居七首》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经历坎坷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冬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恬淡与宁静。诗的开头两句“剪叶霜风劲,关门谢远游”,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外界的告别,选择在这寒冷的季节中留在家中,描绘了一种安静而又自得的生活状态。接下来描绘的“深村梅映雪,前浦水明楼”,营造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冬日画面,梅花与雪的交融,水面与楼影的映衬,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后面的两句“蜜熟蜂衙放,膻残蚁阵收”则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蜜蜂的忙碌和蚂蚁的聚集,体现了生物的繁荣与生命的活力。最后两句“地炉无兽炭,炙背补衣裘”则描绘了诗人在寒冷中取暖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温暖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他生活的简朴与淡泊。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简单而真实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剪叶霜风劲:在寒冷的霜风中剪下树叶,强调了季节变化。
- 关门谢远游:关上门窗,告别远方的游玩,表现诗人选择隐居的态度。
- 深村梅映雪:深山的村庄里梅花与白雪相映,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
- 前浦水明楼:前面的水中映出明亮的楼房,展现了宁静的环境。
- 蜜熟蜂衙放:蜜蜂在花蜜成熟后飞舞,象征丰收与生命的活力。
- 膻残蚁阵收:残留的蚂蚁阵收回窝里,表现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动。
- 地炉无兽炭:地炉旁没有兽皮取暖的炭火,展现生活的简朴。
- 炙背补衣裘:烤背的火焰只能补充衣服的温暖,表现对生活温暖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蜜熟”比喻丰收,表现自然的赐予。
- 拟人:如“蜂衙放”,赋予蜜蜂以人的行为,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诗词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自然的热爱,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简单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象征寒冷,代表秋冬的到来。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代表自然的生命力。
- 雪:象征纯洁与静谧。
- 水:象征生命与流动,表现宁静的环境。
- 蜜蜂:象征勤劳与丰收。
- 蚂蚁:象征团结与生存。
- 地炉:象征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简朴。
- 衣裘:象征身体的温暖与生活的保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剪叶霜风劲”表现了什么? A. 温暖的春风
B. 寒冷的秋冬季节
C. 夏天的炎热 -
“深村梅映雪”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夏天的繁花似锦
B. 冬天的梅花与白雪
C. 秋天的落叶 -
诗中的“地炉无兽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A. 奢华
B. 简朴
C. 忙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闲居七首其七》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陆游更侧重于对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安宁,而王维则通过山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哲思。
通过这些作品的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隐居”这一主题在不同诗人笔下的多样表现及其深远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