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驯犀》

时间: 2025-01-19 19:47:37

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

兽返深山鸟构巢,

鹰雕鹞鹘无羁鞅。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

渡江之橘逾汶貉,

反时易性安能长。

腊月北风霜雪深,踡跼鳞身遂长往。

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

乃知养兽如养人,

不必人人自敦奖。

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夺有以多于赏。

脱衣推食衣食之,不若男耕女令纺。

尧民不自知有尧,

但见安闲聊击壤。

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
兽返深山鸟构巢,鹰雕鹞鹘无羁鞅。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
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腊月北风霜雪深,踡跼鳞身遂长往。
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
乃知养兽如养人,不必人人自敦奖。
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夺有以多于赏。
脱衣推食衣食之,不若男耕女令纺。
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
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

白话文翻译

在建中年间,国家放养驯象,从远方的林邑归来,近交广阔的地方。
野兽回到深山,鸟儿在这里筑巢,鹰、雕、鹞、鹘等猛禽没有羁绊。
贞元年间,贡品中有驯犀,上林苑中设立圈养的官司。
虽然玉盆金栈并不算珍贵,但老虎却吞食了狴牢中的鱼。
渡过江去的橘子比汶貉更为出色,时间改变了性情,怎能长久?
腊月北风中霜雪深厚,鳞身蜷缩,终于长往。
行走的路无边无际,费力的传递驿站,通天的异物被幽暗的环境所困。
因此,知道养兽如同养人,不必人人都相互奖赏。
不打扰则在理之中得到,不夺取则能多于赏赐。
脱去衣服,推给食物,生活的方式,不如男人耕作,女人纺织。
尧的百姓并不自知有尧,只见安闲,无忧无虑地击打着泥土。
前面观察驯象,后面驯犀,治理国家就如同指掌之间。

注释

  • 建中:唐代年号,指公元780年至783年。
  • 贞元:唐代年号,指公元785年至804年。
  • 驯象、驯犀:驯养的象和犀牛,象征着国家治理和对待动物的态度。
  • 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专门用于养殖和狩猎。
  • :古代圣王,象征着明君和理想的政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和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歌应贴近生活,关注民生,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他的诗作多描写个人情感、社会现实与政治理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驯犀》是元稹在与好友李商隐共同创作时所作的一首乐府。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中期的社会状况,尤其是对育兽和治理国家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动物驯养与治理国家的关系,展现了元稹对政治理想的思考。诗的开篇即引入驯象和驯犀,象征国家的治理和对待动物的态度,暗喻国家的统治者应如同驯兽师般善于管理与引导。诗中提到的“养兽如养人”,表达了对人性关怀的呼唤,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诗中反复出现的对比手法,如“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用以突出驯养动物的价值与风险,传达出对权力与资源分配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象鲜明,表现出元稹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此外,诗中提到的“尧民不自知有尧”,反映了对治理成效的隐忧,尧的时代虽美好,但百姓却未必意识到其背后的政治智慧,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警示。最后一句“理国其如指诸掌”,以简明的比喻总结了治理的精髓,强调理政的灵活与明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中之初放驯象:在建中年间开始驯养象,暗示国家政策的初始。
  • 远归林邑近交广:驯象来自远方,说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兽返深山鸟构巢:野兽回归自然,鸟儿安居,体现生态和谐。
  • 鹰雕鹞鹘无羁鞅:猛禽自由飞翔,象征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
  • 贞元之岁贡驯犀:贞元年间贡品中的驯犀,暗示国家富庶。
  • 玉盆金栈非不珍:珍贵的器物,暗示对物质的追求。
  • 虎啖狴牢鱼食网:老虎在狩猎,表现动物的本能与威力。
  • 渡江之橘逾汶貉:橘子与貉的对比,暗示时事变迁的无常。
  • 反时易性安能长:时间和环境改变了本质,人生多变。
  • 腊月北风霜雪深:描绘冬季的寒冷,象征艰苦的环境。
  • 踡跼鳞身遂长往:在逆境中成长,表现坚韧不拔的精神。
  • 行地无疆费传驿:行走的艰难与交通的不便,表达对社会的批判。
  • 通天异物罹幽枉:异物被困,象征着特殊的命运。
  • 乃知养兽如养人:知道养兽与养人一样重要,强调人性关怀。
  • 不扰则得之于理:不打扰自然法则则能获得。
  • 不夺有以多于赏:不强夺则能得到更多的奖励。
  • 脱衣推食衣食之:生活的简单与质朴,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 不若男耕女令纺:男女分工,体现传统的社会结构。
  • 尧民不自知有尧:百姓未必意识到尧的伟大,暗含对于统治者的期望。
  • 前观驯象后驯犀:观察驯象和驯犀,治理国家如同掌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驯养动物比喻国家治理,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使用类似的结构展现不同的意象,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理想治理所需的智慧和观察力,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政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驯象:象征国家的威严与治理。
  • 驯犀:象征珍贵资源的管理。
  • 鹰雕:自由与力量的象征。
  • 尧民:理想社会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驯象”象征什么?

    • A. 动物
    • B. 国家治理
    • C. 自然
    • D. 文化交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尧民不自知有尧”反映了对____的思考。

  3. 判断题:全诗通过动物驯养来隐喻政治治理的智慧。 (对/错)

答案

  1. B
  2. 理想政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元稹《驯犀》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元稹更强调治理与动物的比喻,而白居易则侧重于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稹传》

相关诗句

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下一句是什么

兽返深山鸟构巢,上一句是什么

兽返深山鸟构巢,下一句是什么

鹰雕鹞鹘无羁鞅。上一句是什么

鹰雕鹞鹘无羁鞅。下一句是什么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上一句是什么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下一句是什么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上一句是什么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下一句是什么

渡江之橘逾汶貉,上一句是什么

渡江之橘逾汶貉,下一句是什么

反时易性安能长。上一句是什么

反时易性安能长。下一句是什么

腊月北风霜雪深,踡跼鳞身遂长往。上一句是什么

腊月北风霜雪深,踡跼鳞身遂长往。下一句是什么

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上一句是什么

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下一句是什么

乃知养兽如养人,上一句是什么

建中之初放驯象,下一句是什么

远归林邑近交广。上一句是什么

远归林邑近交广。下一句是什么

兽返深山鸟构巢,上一句是什么

兽返深山鸟构巢,下一句是什么

鹰雕鹞鹘无羁鞅。上一句是什么

鹰雕鹞鹘无羁鞅。下一句是什么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一句是什么

贞元之岁贡驯犀,下一句是什么

上林置圈官司养。上一句是什么

上林置圈官司养。下一句是什么

玉盆金栈非不珍,上一句是什么

玉盆金栈非不珍,下一句是什么

虎啖狴牢鱼食网。上一句是什么

虎啖狴牢鱼食网。下一句是什么

渡江之橘逾汶貉,上一句是什么

渡江之橘逾汶貉,下一句是什么

反时易性安能长。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