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
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白话文翻译:
桐庐郡的景色清新洒脱,家家户户都被竹林遮挡着泉水。
这情景让人想起杜牧的诗句,四处都能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
注释:
- 萧洒:形容风景清新、气韵洒脱。
- 桐庐郡:指的是桐庐这个地方,位于浙江省,以自然风光著称。
- 竹隐泉:竹子遮掩着泉水,形容环境幽静。
-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水的描写而闻名。
- 潺湲:指水流的声音,形容流水淙淙的样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他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同时也以其豪放的诗风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范仲淹在桐庐郡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杜牧诗作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桐庐郡的优美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首句“萧洒桐庐郡”不仅描绘了地方的风貌,还传达出一种洒脱的情怀,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接下来的“家家竹隐泉”则通过竹子与泉水的组合,营造出一种隐秘而清幽的环境,凸显出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一句“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则是对杜牧诗句的直接引用,表达了对那种潺潺流水声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让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桐庐郡的清新洒脱,表达诗人对这一环境的喜爱。
- 第二句:通过“家家竹隐泉”展现出家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竹林的隐蔽为泉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第三句:提到杜牧,表明诗人对其作品的欣赏,并将此情此景与杜牧的诗作相联系。
- 第四句:强调潺潺流水的声音无处不在,增强了自然环境的生动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桐庐的风景比作一种精神状态。
- 对仗:如“家家竹隐泉”,对应自然景观的和谐。
- 音韵:诗中“潺湲”一词的重复,增强了音韵的美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诗人的怀念,展现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萧洒:象征清新、自由的生活态度。
- 竹隐泉:代表自然的隐秘与和谐,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泉水则象征生命与灵动。
- 潺湲:则是生命流动的象征,反映出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题: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牧
B) 范仲淹
C) 李白
D) 杜甫 -
“家家竹隐泉”中“竹”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繁华
B) 坚韧
C) 贫穷
D) 忍耐 -
诗中提到的“潺湲”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水流声
C) 风声
D) 人声
答案:
- B) 范仲淹
- B) 坚韧
- B) 水流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参考杜牧的《秋夕》、王维的《山居秋暝》,这两首诗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
- 诗词对比:范仲淹与杜牧都以自然为题材,但范仲淹的诗更显得清新洒脱,而杜牧则更多表现出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范仲淹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