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赏梅》

时间: 2025-01-08 02:29:04

故人为使富天才,相与抽毫赋早梅。

气豓未劳横玉笛,风光先合倒金垒。

陇头欲寄交情远,林下初逢病眼开。

必若和羹有遗味,花王应亦命公台。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又和赏梅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故人为使富天才,相与抽毫赋早梅。
气豓未劳横玉笛,风光先合倒金垒。
陇头欲寄交情远,林下初逢病眼开。
必若和羹有遗味,花王应亦命公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老朋友为了增进情谊,我们一起挥毫写下关于梅花的诗篇。梅花的香气尚未因风吹而动,春日的景色已经映照出金色的光辉。我想在山头寄送这份真挚的情谊,初见于林下的你,眼中似乎透着些许病态的神情。若像调和的羹汤有着特殊的味道,那么梅花的王者也应当能给你带来好运。


注释:

  • 故人:老朋友。
  • 富天才:使得才思横溢。
  • 抽毫:提笔写作。
  • 气豓:香气四溢。
  • 横玉笛:比喻美妙的乐器。
  • 金垒:金色的堆积,形容春日的美好。
  • 陇头:山头。
  • 交情远:远方的情谊。
  • 病眼:这里形容眼神疲惫。
  • 和羹:调和的羹汤。
  • 遗味:留下的味道,指深刻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庆历新政”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倡政治改革。他的诗词以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花盛开的季节,范仲淹借梅花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与情谊。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正如他所追求的理想和志向。


诗歌鉴赏:

范仲淹的《又和赏梅》不仅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更是通过梅花传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感悟。全诗以梅花为线索,将春天的美景与友人的情谊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

诗的开头,通过“故人为使富天才”引出写作的动机,既表现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赞赏。接着,诗中描绘了梅花的香气和春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最后两句则引人深思,诗人将友谊比作调和的羹汤,强调了情谊的珍贵与深刻。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通过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人为使富天才:朋友之间为了增进才思,互相激励。
  2. 相与抽毫赋早梅:共同提笔描写梅花的美。
  3. 气豓未劳横玉笛:梅花的香气尚未因风而动,象征宁静。
  4. 风光先合倒金垒:春日的景色早已如黄金般灿烂。
  5. 陇头欲寄交情远:想把这份情谊寄托于远方。
  6. 林下初逢病眼开:初见时,朋友眼中透着些许疲惫。
  7. 必若和羹有遗味:友谊像调和的羹汤,有着深刻的滋味。
  8. 花王应亦命公台:梅花的王者也应能带来好运。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比作调和的羹汤,象征情谊的珍贵。
  • 对仗:如“气豓未劳横玉笛,风光先合倒金垒”展示了对称美。
  • 拟人:将梅花的香气与生命的气息结合,赋予了生命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梅花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及对友谊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和友谊。
  • 春日:象征生机与希望。
  • 羹汤: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又和赏梅》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范仲淹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病眼”是指什么? A. 眼睛生病
    B. 眼神疲惫
    C. 眼中有泪
    D. 眼睛明亮

  3. 诗中将友谊比作什么? A. 美酒
    B. 羹汤
    C. 诗句
    D. 梅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早梅》 - 冯延巳

诗词对比:

  • 《梅花》(王安石)与《又和赏梅》在梅花的意象上有相似之处,前者强调梅花的孤傲与坚韧,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友谊与生命的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花的文化象征》